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泻千里

一泻千里

指江河的水势奔流直下。唐代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后常用来比喻行文的笔调奔放,气势磅礴。明代王世贞《文评》:“方希直如奔流滔滔,一泻千里,而潆洄滉瀁之状颇少。”方希直:方孝孺,字希直。亦作“一泻百里”。唐代韩愈《贞女峡》诗:“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


述补 ①形容江河水势奔流直下。语本唐·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张贤亮《河的子孙》:“河流在冲决了一道道拦障之后会又恢复常态,~——水仍然是水。”②形容事物发展迅速。杨朔《百花山》:“这以后,革命部队真是~,到一九四九年初,便进入北京了。”③比喻文章气势奔放、流畅。明·王世贞《文评》:“方希直如奔流滔滔,~,而潆洄祇侂颇少。”△褒义。也作“一泻百里”、“一泻万里”。


【词语一泻千里】  成语:一泻千里汉语词典:一泻千里

猜你喜欢

  • 孔席

    源见“孔席不暖,墨突不黔”。指孔子四处奔走席不暇暖事。唐岑参《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诗:“早须归天阶,不得安孔席。”【词语孔席】   汉语大词典:孔席

  • 张翰知终

    源见“莼羹鲈脍”。谓能及时辞官归隐。唐王昌龄《赵十四兄见访》诗:“嵇康殊寡识,张翰独知终。”

  • 仁者必有勇

    仁人必然勇敢。 表示有仁德者无所畏惧。语出《论语.宪问》:“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汉.王符《潜夫论.释难》:“父母将临颠陨之患,子弟将有陷溺之祸者,岂能墨乎哉!是以仁者必有勇,而德人必有义也。

  • 金口木舌

    汉扬雄《法言.学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李轨注:“金宝其口,木质其舌,传言如此,则是仲尼常在矣。”汪荣宝义疏:“使诸儒金口而木舌者

  • 观者成堵

    同“观者如堵”。明 沈榜《宛署杂记.寺观》:“又见其紫衫衣衲、拽杖挂珠,交错燕市之衢,所在说法衍乐,观者成堵。”见“观者如堵”。明·沈榜《宛署杂记·寺观》:“又见其紫衫衣衲,拽杖挂珠,交错燕市之衢,所

  • 欃枪

    “欃( ㄔㄢˊ chán 馋)枪”,彗星的别称,旧说欃枪主兵乱与灾变,是不祥之兆。《尔雅.释天》:“彗星为欃枪。”《文选.张衡.东京赋》:“欃枪旬始。”薛综注:“欃枪,星名也,谓王莽在位,如妖气之

  • 晋得楚材

    同“晋用楚材”。宋黄庭坚《和邢惇夫秋怀十首》之四:“秦收郑渠成,晋得楚材多。”【词语晋得楚材】  成语:晋得楚材

  • 捧日新

    源见“捧日”。形容对皇帝忠心不贰。唐钱起《赠阙下裴舍人》诗:“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悬捧日新。”

  • 枕石嗽流

    同“枕石漱流”。明唐顺之《送彭通判致仕序》:“故曰去就有二途而仕隐无两道,苟徒枕石嗽流,嘲弄烟月以为旷达,而曰世与我既相违矣,则余又何敢以此望君,且非君所以自待也。”见“枕石漱流”。【词语枕石嗽流】

  • 尺蠖求伸

    《易.系辞下》(卷四):“尺蠖之屈,以求信(shēn通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尺蠖行动时头尾一张一合,一屈一伸。后因以“尺蠖求伸”比喻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先屈后伸或以屈求伸。明.王世贞《鸣凤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