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珠树

三珠树

山海经.海外南经》:“三珠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三珠树,本为古代传说中的珍木,后常用以喻杰出的三兄弟。《新唐书.王勃传》:“初,勔、勮、勃皆著才名,故苏易简称三珠树。”亦泛作对他人兄弟的赞词。宋楼钥《王提刑正功挽词》诗:“伯仲三珠树,优为一世才。”


【典源】 《山海经·海外南经》:“三株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初学记》卷二十七亦引,作“三珠树”。《旧唐书· 王勃传》:“ (王) 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新唐书·王勃传》亦载。

【今译】 三珠树,神话中异树名,传说其树似柏; 叶皆为珠。唐代王勃六岁时即能作文,构思流畅,文辞奇妙,他与其兄王勔、王勮都有才名,因此人称为“王氏三珠树”。

【释义】后以此典称美他人著述或兄弟。

【典形】 连珠树、攀珠树、三珠树、珠树、珠树林、珠树三珠。

【示例】

〔连珠树〕 清·黄景仁《丛竹图为金光禄素中题》:“示我华萼篇,胜披连珠树。”

〔攀珠树〕 宋·陈与义《次韵光化宋唐年主簿见寄》:“梦中犹得攀珠树,别后能忘倒玉山。”

〔三珠树〕 晋·陶潜《读山海经》:“粲粲三珠树,寄生赤水阴。”

〔珠树〕 唐·韦庄《又玄集序》:“人华林而珠树非多,阅众籁而紫箫唯一。”金·元好问《赠麻信之》:“霁日光风开白昼,琼林珠树照青春。”

〔珠树林〕 唐·陈子昂 《感遇》 之四:“翡翠巢南海,雌雄珠树林。”

〔珠树三株〕 宋·秦观 《和东坡》:“珠树三株讵可攀,玉海千寻真莫测。”


【词语三珠树】   汉语词典:三珠树

猜你喜欢

  • 百城书

    源见“坐拥百城”。极称藏书丰富。《老残游记》七回:“借箸代筹一县策,纳楹闲访百城书。”【词语百城书】   汉语大词典:百城书

  • 张仪舌在

    同“张仪舌”。清汪懋麟《沁园春.赠次功》词:“问张仪舌在,何难定霸;班生笔好,有日封侯。”【典源】《史记·张仪列传》:“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壁,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

  • 曾参杀人

    《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

  • 棘刺情

    《晋书.文苑传.顾恺之传》:“(恺之)尝悦一邻女,挑之弗从,乃图其形于壁,以棘针钉其心,心遂患痛。恺之因致其情,女从之,遂密去针而愈。”晋画家顾恺之爱慕邻女,女不肯从,顾画其形,用棘针刺在心上,邻女心

  • 渊底武侯

    源见“卧龙”。借指龙王。宋张耒《仲夏》诗:“云间赵盾益可畏,渊底武侯方熟眠。”

  • 首丘

    同“归正丘首”。宋苏轼《到惠州谢表》:“衰疾交攻,无复首丘之望。”亦喻指故乡。清黄遵宪《哭张心谷士驹》诗之一:“匆匆事业了潮州,竟认潮州作首丘。”【词语首丘】   汉语大词典:首丘

  • 梁鸿赁春

    参见:伯通隐

  • 霜露之感

    《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郑玄注:“非其寒之谓,谓凄怆及怵惕,皆为感时念亲也。”后因以“霜露之感”谓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唐王勃《为原州赵长史请为亡父度人表》:

  • 东市卒

    源见“吴市隐”。谓充守城门小卒以脱身隐遁。宋黄公度《惜别行送林梅卿赴阙》诗:“梅仙脱身东市卒,杜老把笔中书堂。”

  • 郑琴

    《列子.汤问》载:郑国乐师师文琴技高超,“当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吕,凉风忽至,草木成实;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夹钟,温风徐回,草木发荣;当夏而叩羽弦,以召黄钟,霜雪交下,川池暴沍;及冬而扣徵弦,以激蕤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