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恒:长久。 人如果不能恒久地保持自己的德行,免不了要遭受耻辱。 强调专心致志,保持操守的重要。语出《易.恒》:“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孔颖达疏:“德既无恒,自相违错,则为羞辱承之。”《论语.子路》:“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也单引〔不恒其德〕。汉.王符《潜夫论.交际》:“不恒其德,二三其行,秉操如此,难以称信矣。”辜鸿铭《上德宗景皇帝条陈时事书》:“若慕奇功,变法度,不恒其德,劳扰实多。”


猜你喜欢

  • 乐贤

    《诗.小雅.南有嘉鱼序》:“《南有嘉鱼》,乐与贤也。”郑玄笺:“乐得贤者,与共立于朝,相燕乐也。”后因以“乐贤”谓乐于求贤。《宋书.文帝纪》:“朕寐寤乐贤,为日已久,而则哲难阶,明扬莫效。”唐皇甫湜《

  • 射妖

    源见“含沙射影”。指传说中蜮含沙射人的妖异现象。《汉书.五行志下之上》:“蜮犹惑也,在水旁能射人,射人有处,甚者至死。南方谓之短弧,近射妖,死亡之象也。”亦泛指因射杀某些动物而出现妖异或灾难。《宋书.

  • 吕后筵

    同“吕太后的筵席”。元无名氏《连环记》二折:“到明朝安排下鸿门摆设重瞳宴,准备着打凤机关吕后筵。”【词语吕后筵】   汉语大词典:吕后筵

  • 三日烧玉

    《吕氏春秋.士容》:“故君子之容,纯乎其若钟山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东汉高诱注:“纯,美也。钟山之玉,燔以炉炭,三日三夜,色泽不变。”古人说钟山之玉色泽最美,虽燔以火三日三夜而颜色不变。后常用以比

  • 面墙而立

    源见“不学面墙”。指面对墙壁而立,一无所见。比喻不学习。《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古今成败,不可不知,退朝之暇,念观典籍,面墙而立,不成人也。”主谓 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也看不见。比喻不学无术,一无

  • 辟寒之宝

    同“辟寒金”。唐韦庄《又玄集序》:“沙之汰之,始辨辟寒之宝。”

  • 残客

    《梁书.张缵传》:“初,缵与参掌何敬容意趣不协,敬容居权轴,宾客辐凑,有过诣缵者,辄距不前,曰:‘吾不能对何敬容残客!’”南朝.梁.张缵与何敬容有矛盾。何掌握大权后,宾客很多。何的客人到张家来,张拒不

  • 汉皋珠佩

    源见“汉皋解佩”。喻寄情的信物。宋王之望《好事近》词:“玉京咫尺是蓝桥,一见已心许。梦解汉皋珠佩,但茫茫烟浦。”

  • 梁松拜

    《后汉书.马援传》:“援尝有疾,梁松来候之,独拜床下,援不答。松去后,诸子问曰:‘梁伯孙帝婿,贵重朝廷,公卿已下莫不惮之,大人奈何独不为礼?’援曰:‘我乃松父友也。虽贵,何得失其序乎?’”后因以“梁松

  • 获陇望蜀

    同“得陇望蜀”。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其奈得寸入尺,获陇望蜀者,既眈眈相逼乎前,而政府之慑狐威者,今日许以寸,明日予以尺;民间之贪蝇利者,甲也导诸陇,乙也导诸蜀。”见“得陇望蜀”。梁启超《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