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为富不仁

为富不仁

原指一心求利,就不可能为别人着想,使别人受益,后则用以形容富人刻薄成性,唯利是图。滕文公向孟子请教治国之道。孟子说,老百姓的生产活动不能忽视。老百姓的一般情况是:有固定的产业才有稳定的思想,没有固定的产业便没有稳定的思想。如果百姓思想不稳定,什么无法无天的事,都能干得出来。等到犯了罪,然后再加刑罚,等于布下罗网陷害百姓。哪有仁慈的君主却去陷害老百姓呢?所以贤明的君主务必做到处事恭谨,生活俭朴,礼贤下士,向百姓征收赋税有定规。阳虎说过,想发财就别讲仁爱,讲仁爱就别想发财。

【出典】:

孟子·滕文公》上:“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例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纫针》:“富室黄某亦遣媒来,虞恶其为富不仁,力却之。”


述补 只求自己发财致富而存心不良,不顾他人死活。语出《孟子·滕文公上》:“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例]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的反感却更强烈了。△贬义。多用于描写剥削者唯利是图,心狠手辣。→见利忘义 心狠手辣↔见利思义 仗义疏财


解释原指讲究仁义就不能发财致富。后形容德行低劣的富人唯利是图,不顾他人死活。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滕文公向孟子询问如何治理国家。孟子说:“有关百姓的事情千万不可怠慢。对于老百姓来说,有稳定产业的人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稳定产业的人就不会有相应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如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利欲熏心、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假如等到他们犯了罪,然后再去加以处罚,这就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就等于是陷害。哪有仁爱的人身处高位却作出陷害百姓的事情呢?所以贤明之君一定会恭敬简朴、礼贤下士,尤其在向百姓征收赋税时不能欲壑难填,而要遵守一定的制度。阳虎曾说:‘要发财就不能讲仁义,要讲仁义就不能发财致富。’对待百姓,首先要让他们的生活有着落,然后再兴办教育,让他们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行为准则。做到了这些,国家才会气象一新、蒸蒸日上。”

阳虎和孔子是同时代人,曾经把持鲁国的朝政。孔子认为他的做法不合适,不愿和他交往。孟子作为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和发挥者,主张推行仁政、贫贱不移,他引用阳虎的话,是要强调仁爱第一。讲究仁爱的君主,应该减少百姓的负担,因此也就不会非常富有。

例句

我们要走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这和为富不仁是绝不相同的。


【词语为富不仁】  成语:为富不仁汉语词典:为富不仁

猜你喜欢

  • 绿林豪客

    源见“绿林”。指绿林中本领出众的人物。唐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诗:“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见“绿林好汉”。清·郑燮《题画竹六十九则》:“细雨微风江上村,~暮敲门。”【词语绿林豪客】  成语

  • 借镜

    同“借鉴”。鲁迅《南腔北调集.关于翻译》:“注重翻译,以作借镜,其实也就是催进和鼓励着创作。”秦牧《艺海拾贝.南国盆景》:“艺术各部门总是可以互相借镜的。”【词语借镜】   汉语大词典:借镜

  • 蛟龙引子

    旧题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瓠子河决,有蛟龙从九子自决中逆上入河,喷沫流波数十里。”传说,蛟龙曾率九子逆河水而行,激水喷沫十分壮观。后用为咏蛟龙戏水的典故。唐.杜甫《到村》:“蛟龙引子过,荷芰逐花

  • 暮云春树

    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时杜甫在渭北,李白在江东,这两句借两地景物寄托思念之情。后因以“暮云春树”作为表示朋友间思念情深的话。并列 傍晚时的云彩,春季

  • 一寒如此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魏使须贾于秦,范睢闻之,为微行,敝衣闲步之邸,见须贾。……须贾日:‘今叔何事?’范睢曰:‘臣为人庸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

  • 庄周泪莫多

    同“庄子鼓盆歌”。唐元稹《六年春遣怀》诗之八:“小于潘岳头先白,学取庄周泪莫多。”

  • 声东击西

    指故作姿态,给人以假象,借以迷惑对方,从而出奇制胜的一种军事策略。秦康公三年之中连续滥用民力,修筑高台。这时,楚国调动军队,声称要攻打齐国。秦国大夫任妄对秦康公说,一个国家如果出现饥馑,疾疫,内乱或者

  • 置书邮

    同“致书邮”。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澧州觐省》诗:“甘从投辖饮,肯作置书邮?”【词语置书邮】   汉语大词典:置书邮

  • 灌瓜

    源见“浇瓜之惠”。谓以德报怨,与邻修好。南朝 陈徐陵《为陈主与周冢宰宇文护论边境事书》:“灌瓜之美,久敕边吏;拾橡之尤,想应无忽。”《周书.杜杲传》:“陈国息争桑之心,本朝弘灌瓜之义。”【词语灌瓜】 

  • 五羖

    《孟子.万章上》:“万章问曰:‘或曰:“百里奚自鬻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秦穆公。”信乎?’孟子曰:‘否。不然,好事者为之也。’”万章所言,是百里奚自卖其身,得五羊皮,到秦替人喂牛,想要求秦穆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