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义愤填膺

义愤填膺

膺,胸。胸中充满了由正义而激起的愤怒。原作“愤气填膺”,后亦作“义愤填胸”。出自唐文宗之语。唐文宗,名李昂(829-840年),唐穆宗第二子。大和元年(827年)在宦官王守澄等人支持下即皇帝位。即位后曾重用李训、郑注等人,希望能铲除宦官,整理朝政。但大和元年(835年)十一月,由李训、郑注等发动的旨在清除宦官的“甘露之变”遭到失败,宦官反倒乘机大杀朝官,并完全控制了唐文宗的行动。十二月,唐文宗至紫宸殿,便对宰相说道:“我每想到贞观、开元之时,再看到今日之事,就常常会胸中充满愤怒。”

【出典】:

旧唐书》卷17下《文宗本纪下》563页:“上曰:‘我每思贞观、开元之时,观今日之事,往往愤气填膺耳。’”

【例句】:

清·李海观《岐路灯》76回:“国家第一要忠臣,义愤填胸不顾身。”


主谓 膺,胸。正义的愤怒充满于胸中。语本《旧唐书·文字纪下》:“我每思贞观、开元之时,观今日之事,往往愤气填膺耳。”周梅森《沦陷》:“那时他们这帮热血男儿们忙着爱国,整日借集会演说,支援国军,根本没功夫搓麻将,看老伍陪太太搓,还~地骂他‘不知亡国恨,只爱搓麻将。’”△用于由非正义的行为所引起的愤怒。→悲愤填膺 怒发冲冠 怒气冲天。也作“义愤填胸”。


【词语义愤填膺】  成语:义愤填膺汉语词典:义愤填膺

猜你喜欢

  • 寿妆

    同“寿阳妆”。明 朱雍《瑶台第一层.上元扈跸同宗室仲御作》词:“寿妆酥冷,郢韵佩举,麝卷云绡。”

  • 商颂振履

    源见“捉衿见肘”。谓处厄境而豁达。宋苏轼《诸公饯子敦轼以病不往》诗:“遥知送别处,醉墨争淋纸。我以病杜门,《商颂》空振履。”【典源】 《庄子·让王》:“曾子居卫,緼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

  • 孔融满坐

    东汉末孔融看重读书人,好宾客,家中客常满座。宋代徐子光《蒙求集注.孔融坐满》:“融性宽容少忌,好士,喜诱益后进。及退闲职,宾客日盈门。常叹曰:‘坐上客恒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坐:通“座”。

  • 萧墙之忧

    亦作“萧墙之患”,意指内乱。《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颛( ㄓㄨㄢ zhuān 专)臾:鲁国的附庸国。萧墙:门屏。当时,季孙是鲁国的大夫,孔子的学生冉求做他的家臣

  • 相星

    汉.石申《星经》:“相星在北极斗南,总领百司。”相星,星名。古人认为天上星辰与世间人事相应合,故相星为宰相的象征。后用为咏宰相之典。唐.李德裕《郊坛回舆中书二相公蒙圣慈召至御马前仰感恩遇辄书是诗兼呈二

  • 织锦之才

    源见“织锦回文”。称女子有奇才。明陈汝元《金莲记.弹丝》:“金笺玉管,偏超织锦之才。”

  • 汉皋遗佩

    同“汉皋解佩”。遗,赠送。宋赵以夫《金盏子.水仙》词:“得水能仙,似汉皋遗佩,碧波涵月。”

  • 湘妃泪痕

    同“湘妃怨”。唐李嘉祐《江上曲》诗:“君看峰上斑斑竹,尽是湘妃泣泪痕。”

  •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谓做任何事情,事先谋虑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要失败。《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豫,亦作“预”。毛泽东《论持久战》八八:“‘凡事预则

  • 墨子泣丝

    主谓 墨子,墨翟,战国时人。墨子看见人家染丝而悲泣,因为蚕丝可任意染成各种颜色。比喻人的品性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语本《淮南子·说林训》:“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例]小俞由于跟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