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

原意为因生活舒适而忘了故国的蜀地,后比喻乐而忘本或乐而忘返。刘禅(207-271年)字公嗣,小字阿斗,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县)人。刘备之子。初由诸葛亮辅政,诸葛亮死后,信任宦官黄皓,朝政腐败。公元263年,魏军进迫成都,出降。后被封安乐公。蜀汉灭亡后,刘禅全家被迁往洛阳,封安乐县公。一次司马昭宴请刘禅,并为之表演四川地方的技艺。别人都感伤不已,而刘禅却嬉笑自若。司马昭对贾充说:“一个人没有心肝,难道能达到如此地步吗?即使诸葛亮在,也无法辅助他得以长久维持下去,何况姜维呢!”贾充回答道:“如果不是这样,殿下又怎能吞并蜀汉呢。”他日,司马昭问刘禅:“你很想念四川吗?”刘禅回答说:“我在这儿很快乐,不想念四川。”郤正听到后对刘禅说:“如果司马昭再问,你就哭着回答说:‘先人的坟墓都在四川,心中悲痛,无日不思回蜀’,如此可蒙蔽他。”碰巧司马昭又问,刘禅就按郤正所说回答,司马昭惊异地说:“怎么听起来好象郤正说的话呢!”刘禅大惊,睁圆两眼说:“确实如您听说。”左右的人大笑不止。

【出典】: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卷33第902页:“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例句】:

清·王韬《淞隐漫录·八·海底奇境》:“如果没于洪涛,获此妙境,真觉此间乐不思蜀矣。” 鲁迅《月界旅行》第七回:“那麦思敦更觉气色傲然,或饮或食,忽踊忽歌,大有‘此间乐不思蜀’之意。”


述补 安乐得不再想念蜀国了。语本《三国志·蜀书·后主禅传》“后主举家东迁”,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本或乐而忘返。霍达《穆斯林的葬礼》:“这两个被美景、被理想所陶醉的女孩子,~,把什么都忘了。”△贬义。多用于沉湎欢乐而不思进取。→乐而忘归 乐而忘返 乐以忘忧 ↔狐死首丘


解释乐:快乐。思:想念、怀念。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出处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后主举家东迁,既至洛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文王与禅(刘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刘禅是三国豪杰刘备的儿子,但他并没有像他父亲一样的胸襟和能力。蜀炎兴元年(公元263年)冬天,魏国大将邓艾在绵竹打败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蜀汉的首都成都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刘禅于是采纳了谯周的建议,向邓艾投降。魏国把刘禅的全家都迁到东方,封为安乐县公。

曹魏后期,司马昭把持了朝政。一次他宴请已经投降了的安乐公刘禅,故意安排了过去蜀国的歌舞。旁边的人一看,都觉得感慨悲怆,而刘禅自己却高高兴兴,喜笑如故。司马昭对贾充说:“人的无情,竟可到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着,尚且不能长久周全地辅佐他,何况姜维呢?”贾充说:“假如不是这样,您怎么能吞并他们呢?”有一天,司马昭问刘禅:“你是否有点想念蜀地呢?”刘禅回答说:“这里非常快乐,一点也不怀念蜀地。”舍家只身跟随刘禅到魏国的郄正听说后,求见刘禅说:“假如司马昭以后再问,您就哭泣着回答说:‘我先人的坟墓远在陇地、蜀地,我的心向着西方而悲伤,没有一天不想。’”恰好司马昭又问他,刘禅就按照郄正教的话回答。司马昭说:“你所说的怎么这么像郄正的话呢?”刘禅吃惊地看着司马昭说:“确实如您所说,这些话正是郄正教我的。”旁边的人听后都哈哈大笑。

近义乐而忘返

反义归心似箭

例句

国外富裕的生活并没有使他“乐不思蜀”,而是日夜怀念自己的祖国、故乡和亲人。


【词语乐不思蜀】  成语:乐不思蜀汉语词典:乐不思蜀

猜你喜欢

  • 漉酒巾

    同“漉酒陶巾”。唐卢纶《无题》诗:“高歌犹爱思归引,醉后惟夸漉酒巾。”【词语漉酒巾】   汉语大词典:漉酒巾

  • 暖律吹

    源见“邹衍吹律”。谓带来温暖与生机。清蒲松龄《送喻方伯》诗:“虚中真爱士,暖律吹寒灰。”

  • 萋斐

    同“贝萋”。《北齐书.幼主纪》:“忠信不闻,萋斐必入。”【词语萋斐】   汉语大词典:萋斐

  • 妆点

    南朝陈后主《三妇艳诗》:“小妇初妆点,回眉对月钩。”点:本指用胭脂、檀粉等点面颊或嘴唇。妆点,指妇女的梳妆修饰。后人也称掩饰、夸大为“妆点”。【词语妆点】   汉语大词典:妆点

  • 泼火雨

    《说郛》卷四八引宋侯延庆《退斋雅闻录》:“河朔人谓清明雨为泼火雨,立夏为隔辙雨。”寒食在清明前后,旧俗寒食节禁火,故此时下雨称“泼火雨”。亦泛指春雨。宋梅尧臣《依韵和长文紫微春雨》之一:“年年泼火雨,

  • 故步

    源见“邯郸学步”。喻固有技能。《北齐书.颜之推传》:“亡寿陵之故步,临大行以逡巡。”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高雨农序》:“迄兹十年中间,人事牵率,又添作杂文数十篇,而心计愈粗,故步愈失。”【词语故步】 

  • 赤虹化玉

    晋.干宝《搜神记》卷八:“孔子修《春秋》,制《孝经》,既成,斋戒,向北辰而拜,告备于天。天乃洪郁起白雾,摩地,赤虹自上而下,化为黄玉,长三尺,上刻有文。孔子跪受而读之,曰:‘宝文出,刘季握。卯金刀,在

  • 求忠出孝

    《后汉书.韦彪传》:“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后以“求忠出孝”谓孝子出忠臣。南朝梁元帝《上忠臣传表》:“资父事君,实曰严敬,求忠出孝,义

  • 倒持干戈,授人以柄

    见〔倒持太阿,授人以柄〕。

  • 因势利道

    见“因势利导”。道,引导;开导。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堤利》:明农者~,大者堤,小者塘,界以埂,分为塍,久之皆成沃壤。※道,不读作d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