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管宁传》:“宁常著皂帽、布襦袴、布裙,随时单复,出入闺庭,能自任杖,不须扶持。四时祠祭,辄自力强,改加衣服,著絮巾,故在辽东所有白布单衣,视荐馔馈,跪拜成礼。”后因以“管宁存祭礼”形容高士隐
同“随波逐流”。明唐顺之《答吕沃州书》:“盖世人病痛,多缘随波逐浪,迷失真源。”《醒世姻缘传》五三回:“这样没主意,随波逐浪的人,不打他更打那个?”并列 ①随着波浪漂流。郭沫若《高渐离》3幕:“遇着海
汉.刘向《说苑.建本》:“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源见“季札挂剑”。悼念亡友。李光《河山四律》之三:“丘坟我已悬徐剑,湖海人犹著范袍。”
源见“双柑斗酒”。指诗兴大发。明张景《飞丸记.盟寻泉石》:“挈双柑往听莺传,诗肠鼓吹如劝。”偏正 鼓吹,原指乐器,借指鸟声。比喻激发写诗兴致的音乐。唐·冯贽《云仙杂记·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戴颙春携双
旧题晋.王嘉《拾遗记》卷五《前汉》上:“(汉武帝)深嬖李夫人。死后,常思梦之。诏李少君与之语曰:‘朕思李夫人,其可得乎?’少君曰:‘可遥见,不可同于帷幄。暗海有潜英之石,……刻为人像,神悟不异真人。使
《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必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陈澔集说:“非意之,谓非以私意臆度而为之也。”后以“以意为之”谓只凭自己的主观想
同“买牛息戈”。宋苏轼《滕达道挽词》之二:“公方占贾?,我正买龚牛。”
同“舞干”。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露布》:“不知玉弩垂芒,凶水无九婴之疹;瑶阶舞戚,洞庭有三苗之墟。”
《诗.大雅.嵩高》:“嵩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毛传:“山大而高曰嵩;岳,四岳也……岳降神灵和气,以生申甫之大功。”申,申伯;甫,甫侯,都是周宣王舅父,周朝重臣,相传是古四岳后裔。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