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光风霁月

光风霁月

雨过天晴后风和月明的景象。用以比喻人心地坦率、气度开朗;或指政治清明、时世太平。宋代黄庭坚《濂溪诗序》:“春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周茂叔:周敦颐,字茂叔。《大宋宣和遗事》前集:“上下三千余年,兴废百千万事,大概光风霁月之时少,阴雨晦冥之时多,衣冠文物之时少,干戈征战之时多。”


并列 ①用于描述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宋·陈亮《贺周承相启》:“长江大河,足以流转墨客;~,足以荡漾英游。”②用于比喻太平时世。《宣和遗事·元集》:“上下三千余年,兴废百千万事,大概~时少,阴雨晦冥之时多。”③用以比喻人的品格气度。宋·黄庭坚《濂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霁,不读作qí。△褒义。用于描写明净、高洁或品格气度。→冰壶秋月 风清月朗 襟怀坦白 光明磊落 光明正大 ↔残山剩水 佛口蛇心 苟安一隅。也作“霁月光风”、“光彩霁月”。


“光风霁 ( jì) 月”指雨过天晴之后风和月明的景象,用以比喻太平盛世、政治清明或人的品格气度坦率开朗。

“光风”,指风和日丽。 《楚辞·招魂》: “光风转蕙,泛崇兰些。”王逸注: “光风,谓雨已日出而风,草木有光也。”

“霁月”,指雨过天晴时的夜月。“霁”是什么意思呢? 为什么不说 “明月”而说 “霁月”呢?

霁,《说文·雨部》: “霁,雨止也。”段注: “《释天》: ‘雨济谓之霁。’济,古多训止者。……凡止曰济,雨止则有霁字。…… 《尚书》用济为霁。”由此而知 “霁”读与 “济”同,义为 “雨止”。

“雨止”之月为 “霁月”,此时之月经过风雨之后,所以比平常所见之月更为难得、可贵,故言 “霁月”而不直言 “明月”。

“光风”、“霁月”的景象无比美好,是以用来比喻治世清明或品格高尚。

“霁”义为 “雨止”,亦可引申为雪停云散之义。唐·罗隐 《送傅少府》: “春生绿野吴歌怨,雪霁平郊楚酒浓。”即其例。


【词语光风霁月】  成语:光风霁月汉语词典:光风霁月

猜你喜欢

  • 道肥

    同“战胜得道肥”。宋黄庭坚《和答莘老见赠》:“履拂知道肥,净室见天游。”【词语道肥】   汉语大词典:道肥

  • 竹林欢

    源见“竹林七贤”。魏 晋间阮籍、嵇康等七人在竹林的欢聚宴游。南朝 梁萧统《咏山涛王戎诗》之一:“山公弘识量,早厕竹林欢。”

  • 破瓜年纪

    源见“破瓜”。指女子青春年少之时。宋 谢薖《江城子》词:“破瓜年纪柳腰身,懒精神,带羞瞋。”【词语破瓜年纪】  成语:破瓜年纪

  • 湘燕

    源见“石燕”。指传说中一种能随风雷变化的神奇之石。唐刘禹锡《和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苏州》:“眇小欺湘燕,团圆笑落星。”【词语湘燕】   汉语大词典:湘燕

  • 骑虎

    源见“文箫”。借指游仙而去。白炎《游仙》诗之二:“五铢嫌窄六铢宽,骑虎分明似彩鸾。”【词语骑虎】   汉语大词典:骑虎

  • 茂陵病渴

    同“相如病渴”。清林寿图《始食汉南柑橘》诗:“玉露凋尽金井梧,茂陵病渴疏酒垆。”

  • 方丈僧

    源见“方丈”。指寺院的住持。清袁枚《新齐谐.徐四葬女子》:“徐自外掩门,奔往善觉寺,告方丈僧圆智。”清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西邻有禅寺,方丈僧与余交最善。”【词语方丈僧】   汉语大词典:方丈

  • 破柱

    《后汉书.李膺传》:“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再迁,复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

  • 丹雀衔书

    同“赤雀衔书”。唐杜甫《送高司直寻封阆州》诗:“丹雀衔书来,暮栖何乡树?”

  • 沧桑之变

    见“沧海桑田”。《续夷坚志》序:“有金元遗山先生,具班马之才,阅~,隐居不仕,著述自娱。”【词语沧桑之变】  成语:沧桑之变汉语大词典:沧桑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