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

克,克制,约束:复,恢复。克己复礼,即约束并克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使之尽量符合传统礼义规范。这是孔子提倡的儒家修养方式。颜渊向孔子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道,克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就是仁。一旦做到这些,人们就认为你达到了仁的境界。能否达到仁的境界,全在自己,而不是靠别人所能达到的。

【出典】:

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例句】:

后汉·王粲《为刘荆州与袁尚书》:“若仁君兄弟能悔前之谬,克己复礼,以从所欢,则弱者自以为强,危者自以为宁,诚欲戮力长驱,共奖王室,虽亡之日,犹存之愿;则伊周不足参,五伯不足六也。”


并列 克制、约束自己以符合礼制。语出《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清·高珩《〈聊斋志异〉序》:“夫人但知居仁由义,~,足为善人君子矣。”△多用于表达在社会生活中自身的行为规范。→严于律己 ↔任性妄为。也作“复礼克己”、“克己慎行”。


解释约束自我,使言行合乎先王之礼。

出处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的学生颜渊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礼,就是‘仁’。一旦能约束自身使得自己的言行合乎礼,天下就归于仁了。成就‘仁’需要的是自身的努力,而不在于依赖其他人。”

颜渊接着问:“请问‘仁’的具体内容。”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颜渊听后,认真地说:“我虽然天资愚钝,也要奉行这些教导。”

“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之一,对个人来,追求“仁”

就是追求人格的完善,这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自我约束。“克己复礼”就是对追求“仁”的做法的凝练和总结,是儒家奉为圭臬(niè)的一项准则。

例句

他一直是一个奉公守法,克己复礼的人。


【词语克己复礼】  成语:克己复礼汉语词典:克己复礼

猜你喜欢

  • 颡泚

    《孟子.滕文公上》:“其颡有泚,睨而不视。”赵岐注:“颡,额也。泚,汗出泚泚然也。见其亲为兽虫所食,形体毁败,中心惭,故汗泚泚然出于额也。”后因以“颡泚”表示心中惭愧、惶恐。明陶宗仪《辍耕录.隆友道》

  • 江左莼胪

    同“江东鲙”。夏承焘《洞仙歌.洛阳赠阿铿》词:“闹鸡房灯火,明日盘餐,应不羡、江左莼鲈乡味。”

  • 三年鸟

    同“三年一鸣”。唐陈去疾《赋得骐骥长鸣》诗:“迹类三年鸟,心驰五达庄。”

  • 胶漆交

    源见“陈雷胶漆”。比喻深厚的交情。唐元稹《说剑》诗:“吾友有宝剑,密之如密友。我实胶漆交,中堂共杯酒。”【词语胶漆交】   汉语大词典:胶漆交

  • 庾郎韭

    同“庾郎鲑菜”。清孙枝蔚《蔬枰诗》:“何如庾郎韭,一味不言少。”

  • 以叔援嫂

    《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后以“以叔援嫂”谓权宜行事。明

  • 持筹

    源见“留侯借箸”。手持箸筹。谓出谋划策。明张煌言《北回示将吏》诗:“同仇计左矣,遗老思深哉!破釜烝徒义,持筹参佐才。”【词语持筹】   汉语大词典:持筹

  • 乌江岸

    参见:乌江渡

  • 为米折腰

    源见“不为五斗米折腰”。谓为微薄的俸禄而屈身事人。宋秦观《送刘承仪解职归养》诗:“为米折腰知我拙,下车入里见君荣。”

  • 尧伐欢兜

    《尚书.舜典》:“放欢兜于崇山。”《荀子.议兵》:是以尧伐欢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此四帝、两王皆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也。”欢兜,古书多作驩兜或讙兜,为古代传说中的恶人。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