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凤鸣岐山

凤鸣岐山

国语.国语上》:“周之兴也,鸑鷟(音yuè zhuó,凤之别名)鸣于岐山;其衰也,杜柏射王于鄗。”韦昭注:“三君云:‘鸑鷟’凤之别名也。’《诗》云:‘凤皇鸣矣,于彼高冈。’其在岐山之脊乎?”

古人视凤为吉祥之鸟,凤鸣岐山预兆周的振兴,故以此为国家兴盛的典故。

诗经.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岗(高岗即岐山之颠)。”


【典源】《国语·周语上》:“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 其亡也,回禄信于聆(qin) 隧。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 夷羊在牧。 周之兴也、鸑鷟(yuezhuo) 鸣于岐山; 其衰也,杜伯射王于鄗。是皆明神之志者也。”

【今译】 古代认为,凡一朝代的兴衰,都有上天之意借某种事迹预示出来。 周朝将兴时, 有鸑鷟(凤凰的别名) 鸣于岐山,就是这种天意的预示。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太平盛世出现。

【典形】 鸣凤、鸣凤有岐、鸣岐阳、岐山出凤凰、鸑鷟鸣岐、 鸟鸣高冈、 岐山闻凤。

【示例】

〔鸣凤〕 明·陈子龙《孟冬之晦忆去年》:“玉京春暖多鸣凤,大泽天寒独饭牛。”

〔鸣凤有岐〕 明·李东阳《郊斋和张养正》:“鸣凤有岐还盛世,神龟出洛自何年。”

〔鸣岐阳〕 晋·陆机《七征》:“舞唐庭之来仪, 鸣岐阳之鸑鷟。”

〔岐山出凤凰〕 元·萨都拉《题进士索士岩诗卷》:“汉水浮神马,岐山出凤凰。”

〔鸑鷟鸣岐〕 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虹蜺满野,是废当途之高;鸑鷟鸣岐, 实始维新之命。”


猜你喜欢

  • 步类寿陵

    同“步邯郸”。唐温庭筠《上学士舍人启》:“步类寿陵,文渐涣水。”

  • 插萸

    同“插茱萸”。宋刘克庄《贺新郎》词:“有谁怜,戴花翁病,插萸人少。”

  • 临深履尾

    源见“履薄临深”、“履虎尾”。喻危险恐惧。葛洪《抱朴子.诘鲍》引晋 鲍敬言《无君论》:“王者临深履尾,不足喻危。假寐待旦,日昃旰食,将何为惧祸及也。”并列 临近深渊,踩住老虎尾巴。比喻处境危险。语本《

  • 刘宠一钱

    同“刘宠选一钱”。唐李瀚《蒙求》:“刘宠一钱,廉范五裤。”【词语刘宠一钱】  成语:刘宠一钱汉语大词典:刘宠一钱

  • 卞宝

    同“和氏之璧”。《周书.沈重传》:“卞宝复润于荆阴,随照更明于汉浦。”唐苏颋《授陈贞节太常博士制》:“卞宝辉光,楚材翘秀。”【词语卞宝】   汉语大词典:卞宝

  • 聿修厥德

    聿( ㄩˋ yù ):语助词,用在句首或句中,无义。修:修明,发扬。厥:其: 意谓发扬美德。语出《诗.大雅.文王》:“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唐.柳泽《上睿宗书》:“使观过务善,居宠思危,庶夙夜惟寅

  • 计斗负才

    源见“八斗才”。比喻才高。唐黄滔《卢员外浔启》:“伏以员外断籯积学,计斗负才;龟镜词林,梯航陆海。”并列 比喻有很高的学识和才能。唐·黄滔《启卢员外浔》:“伏以员外断籝积学,~;龟镜词林,梯航陆海。”

  • 殽尸露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晋)败秦师于殽。”《左传.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晋人不出,遂自茅津济,封殽尸而还。”春秋时,秦伯在殽之战中被晋击败,三年后,复攻打晋国,于茅津渡过

  • 黄犬传书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陆机传》:“(陆)机有骏犬,名曰‘黄耳’。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笑语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jī,送)书取消息不?’犬摇尾作声。机乃为书,以竹筒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行,

  • 偷合取容

    见“偷合苟容”。《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论》:“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以至圽身。”【词语偷合取容】  成语:偷合取容汉语大词典:偷合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