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出尔反尔

出尔反尔

原指你怎样对人,人也怎样对你。现指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邹国跟鲁国打仗,邹穆公问孟子,在这次战争中,我的将官死了三十三人,老百姓谁也不去救援,真是可恶。杀了他们吧,杀不胜杀;不杀他们罢,他们瞪着眼睛坐视不管,着实可恨。您看怎么办?孟子说,在灾荒年月,您的百姓年老体弱的大批死亡,只好把遗骸扔到山沟里。再加上壮年人四处逃亡,总数将近千人。而大王您却粮仓饱满,国库充实,主管官员也不把这种严重灾情向您报告。他们高高在上,不仅不关心人民疾苦,而且还残害人民。曾子说过,要警惕呀,要警惕呀!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便会怎样对待你。过去邹国官员是那样残酷无情地对待百姓,今后百姓只要一有机会,就会以同样手段回敬那些长官了。您别责怪他们。只要您实行仁政,那么,老百姓便会敬爱君主和长官,并乐意为他们献出自己的生命了。

【出典】:

孟子·梁惠王》下:“邹与鲁讧。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例句】:

宋·范仲淹《窦谏议录》:“阴阳之理,大抵不异,为善为恶,出尔反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茅盾《霜月红于二月花》:“我们可要讲究亲疏,着重情谊,辨明恩仇,不能那么出尔反尔。”


其他 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对待你。后指言行反复无常,语本《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梁晓声《民选》:“再巧舌如簧地张嘴,~,背信弃义,也无法将‘民选’在即节骨眼儿上的退出说成是种勇退而不是缩退啊!”△贬义。描写说话不讲信用。→出乎反乎 反复无常 ↔言行一致 言而有信 言之凿凿


解释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就会如何对待你。后常用来指前后言行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战国时期,邹国同鲁国发生了冲突。邹国国君邹穆公问孟子:“这次冲突,我的官吏牺牲了三十三个,老百姓却没有一个肯为他们效死的。杀了他们吧,杀不了那么多;不杀吧,他们眼看着自己的长官被杀却不去营救,实在可恨。您说,怎么办才好?”

孟子回答说:“灾荒之年,您的百姓,年老体弱者饿死沟壑,年轻力壮四处逃荒的有几千人,但您的谷仓中堆满了粮食,库房中装满了宝物。对这种情况,有关官吏谁也不来报告,这属于身居上位者骄横淡漠,残害百姓啊!曾子曾经说:‘警惕啊,警惕!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回报你。’现在,您的百姓得到了报复的机会,您不要责怪他们。您如果施行仁政,您的百姓自然会爱护他们的上级,情愿为他们的长官牺牲。”


【词语出尔反尔】  成语:出尔反尔汉语词典:出尔反尔

猜你喜欢

  • 饮河满腹

    《庄子.逍遥游》:“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偃鼠到河里饮水,喝一点儿肚子就饱了。后因以“饮河满

  • 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蹊( ㄒㄧ xī 奚):田中脚步踏成的小路。喻身怀美质,勿需宣扬自然为人所知。

  • 诽谤之木

    《大戴礼记.保傅》:“于是有进善之旌,有诽谤之木,有敢谏之鼓。”《史记.孝文本纪》唐司马贞《索引》注引《尸子》云:“尧立诽谤之木。”《淮南子.主术训》:“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据古史传说,尧舜

  • 师旷之聪

    参见:子野之聪

  • 伏枥

    枥:马棚。伏枥:马被放进马棚里喂养。李寻字子长,平陵(治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研究《尚书》,喜欢对发生的灾害或特异的自然现象(如水灾、山崩、地震、日月食等)进行评说。由大司马王根推荐,李寻得到汉哀帝的尊

  • 梁狱上书

    此典指邹阳在梁孝王的监狱里上书申辩冤屈。后以此典比喻含冤入狱;或比喻不甘屈辱,上书辩白。邹阳,齐(郡治今山东东部)人。西汉文学家。初从吴王刘濞,有《上吴王书》,劝刘濞不要起兵叛汉,刘濞不听。邹阳后去为

  • 今愁古恨

    形容感慨极多。唐代白居易《题灵岩寺》诗:“使君虽老颇多思,携觞领妓何处行。今愁古恨入丝竹,一曲《凉州》无限情。”并列 现时的和往日的各种忧愁、怨恨。形容长期积累在心头上的很深远的愁和恨。唐· 白居易《

  • 触藩羝

    源见“羝羊触藩”。比喻处于困境的人。晋郭璞《游仙诗》之一:“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唐杜牧《朱坡》诗:“自尘何太甚,休笑触藩羝。”【词语触藩羝】   汉语大词典:触藩羝

  • 击狂节

    源见“渔阳掺挝”。喻逞才肆志。唐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诗:“鞔鼓画麒麟,看君击狂节。”

  • 钻穴逾垣

    同“钻穴逾墙”。《镜花缘》九九回:“也有钻穴逾垣在那里偷窃的,也有杀人放火在那里抢劫的。”见“钻穴逾墙”。【词语钻穴逾垣】  成语:钻穴逾垣汉语大词典:钻穴逾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