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千虑一得

千虑一得

原指愚人的谋虑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后常用为议定计策的自谦之辞。晏子正在吃饭时,齐景公派使臣去找他。晏子即将饭菜和这个使臣分吃,两人都没有吃饱。使者回去后,将此事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说,啊,晏子怎么贫困到这种地步!我还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立即派人赐他采邑千家以专门招待宾客。往返三次,晏子都不肯接受。并对齐景公说,我家里并不穷。您所赐的这笔财富,使我家三代蒙受恩泽,朋友也跟着沾光,同时也可以赈济百姓,您的赐予太多了。我的家并不穷啊!我听说,从国君那里得到优厚的赏赐而施舍给百姓,等于臣下代替了国君,这是忠臣所不应做的;从国君那里得到优厚的赏赐而不施舍给百姓,实际上是聚敛财富,这是仁人所不应做的。从国君处得来,放在家中得罪于人,死了之后又不知转到谁人之手,更不啻得个守财奴,聪明人不会去干啊!身上有穿的,口中有吃的,能免于饥寒,就不错了。景公对他说,从前我们的先君齐桓公曾经给管仲重重的赏赐,管仲也没有推辞便接受了。您为什么一定要推辞呢?晏子说,我听说,圣人即使高明,考虑事情,也会有失策之处。普通人即使笨,所出主意中,也不是没有可采之处。我想,这正是管仲的失误,也是我的正确之点吧!所以我一再推辞而不肯接受啊!

【出典】: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而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例句】: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元·脱脱《宋史·许忻传》:“欲采千虑一得之说,以广聪明。”


见“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解释虑:思考,考虑。得:收获。指愚笨之人的细致考虑也会有可取之处。后常用为发表意见时的自谦之词。

出处晏子春秋·杂下十八》:“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晏子,即晏婴,是继管仲之后齐国的名相,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一天,他正在吃饭,齐景公派遣的使者来了。于是晏子就请他一起吃,分食了自己的饭菜,结果使者没有吃饱,晏子也没有吃饱。使者返回后把这事告诉了景公。景公说:“啊!晏子家穷得这样,我竟然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啊。”于是派人送给晏子千金以及市场的税收,希望他用这些钱来奉养自己的宾客。晏子推辞不受。景公又派人送去,他又推辞,这样往返三次,最终拜谢说:“我家并不穷困,国君您的赏赐,恩泽已经覆及了我父母及妻子的家族,也延及到了朋友。假如用这些钱财赈济百姓,您的恩赐就更厚重了。我家并不贫穷,我听说,假如从国君那里大量索取,然后把所得的东西用于百姓,就属于臣下代替君主治理百姓,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从国君那里大量索取,但是不用于人民,就如同用筐子、箱子装起来一样,是有德行的人所不做的。前进时从君主那里索取,后退时得罪贤人,自己死后财物却归了别人,这就是所谓的只懂得收藏。粗衣疏食,只要自己内心满足就可以了。”景公说:“过去我们的先主齐桓公把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管仲没有推辞就接受了,您为何要推辞呢?”晏子说:“我听说,圣明的人考虑多了,难免会有失误;愚鲁的人考虑多了,一定会有可取之处。我想这大概是管仲的失误,我的所得吧?因此推辞而不敢接受您的赏赐。”

反义千虑一失

例句

评价一部作品,要把几十万字的小说读了又读,烂熟于心,然后才可能千虑一得,有所体悟,有所发现。


【词语千虑一得】  成语:千虑一得汉语词典:千虑一得

猜你喜欢

  • 文豹隐雾

    源见“南山雾豹”。喻隐居潜修以成才德。《埤雅.释兽》:“传曰:‘文豹隐雾,十日不食,欲以泽其衣毛,成其文彩。’”

  • 感帨

    《诗.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郑玄笺:“奔走失节,动其佩饰。”感,通“撼”,摇动。后以“感帨”指男子对女子非礼相陵。《聊斋志异.胭脂》:“感帨惊尨,鼠有皮胡若此?攀花折树,士无行

  • 天笑

    旧题汉.东方朔《神异经.东荒经》:“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长一丈,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熊,左右顾望。恒与一玉女投壶,每投千二百矫,设有入不出者,天为之?嘘(注:开口笑);矫出而脱误

  • 骑者善堕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卷一〇):“吴王劳曰:‘……为寡人精占之,吉则吉言,凶则凶言,无谀寡人心所从。’公孙圣伏地有顷而起,仰天叹曰:‘悲哉!夫好船者溺,好骑者坠,君子各以所好为祸。’”春

  • 郑市

    源见“臣心如水”。谓登门者多,门庭若市。唐黄滔《卢员外浔启》:“伏以员外断籯积学,计斗负才,龟镜词林,梯航陆海,是故门骈郑市,俗垫郭巾。”【词语郑市】   汉语大词典:郑市

  • 担雪塞井

    唐.顾况《行路难》诗:“君不见担雪塞井空用力,炊沙作饭岂堪吃!”塞是填的意思。担雪塞井,以易融化的雪去填井。后以担雪塞井比喻白费气力,或徒劳无用。亦作“担雪填井”、“担雪填河”、“挑雪填井”。《水浒全

  • 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

    时:同“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日:太阳,比喻暴君夏桀。曷:何。这里是“何时”的意思。丧( ㄙㄤˋ sàng ):灭亡。 这个太阳何时消灭,我愿与你同归于尽。 原指夏朝百姓痛恨暴君夏桀,表

  • 卢植音钟

    《后汉书.卢植传》:“卢植字子干,涿郡涿人也。身长八尺二寸,音声如钟。少与郑玄俱事马融,融外戚豪家,多列女倡歌舞于前。植侍讲数年,未尝转眄,融以是敬之。”东汉人卢植字子干,涿郡人,史载称其身材高大,声

  •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源见“自相矛盾”。比喻用对方的言论、方法或缺点来反驳或攻击对方。廖仲恺《中国人民和领土在新国家建设上的关系》:“所以他在别个方面,用个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办法,对于马罗达斯所引各处的凭据,从实例上驳他

  • 米舂廊庑

    源见“梁鸿赁庑”。形容隐者自食其力的生活。清吴嘉纪《举世无知者五韵五首和赠吴苍二》之二:“米舂廊庑下,车挽田园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