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去天尺五

去天尺五

清.王谟辑本韦氏《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我国唐代,韦、杜两大家族世代为望族,势力颇大。当时韦氏所居名韦曲,杜氏所居名杜曲,都在长安城南。所以当时有歌谣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后因以“去天尺五”用为指称皇帝身边有权有势之人的典故。

宋.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赠金华杜叔高》词:“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


述补 去,距离。天,指皇帝或宫廷。与宫廷或皇帝很近。形容地位极高。语出辛氏《三秦记》:“城南韦、杜(汉朝豪门贵族集中于此两地),去天尺五”及唐·杜甫《赠韦七赞善》:“时论同归尺五天。”△本意指地位很高、与最高统治者接近的人。后常用于嘲讽地位显赫的贵权。


【典源】《辛氏三秦记》:“城南韦社,去天尺五。”唐·杜甫《赠韦七赞善诗》自注:“俚语曰: 城南韦社,去天尺五。”宋·曾慥《类说》卷二十九引 《灵怪集》:“韦曲杜鄠 (hu) 近长安,谚曰:韦曲杜鄠,去天尺五。”

【今译】 唐代韦氏、杜氏世代显贵,为世家望族,韦氏所居名韦曲,杜氏所居名杜曲 (鄠),都在京都长安城南。当时人有谚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释义】 后以此典指世家显贵居住之地,泛指门第高贵; 也用以形容官位高能接近皇帝。

【典形】 城南尺五天、尺五、尺五声华、尺五天、近天尺五、去天尺五、去天一尺五、天尺五、韦杜南、韦杜天、云霄尺五、韦杜尊、家声尺五天。

【示例】

〔城南尺五天〕 宋·范成大《代人七月十四日生朝》:“如今且醉江湖酒,来岁城南尺五天。”

〔尺五〕 清·叶燮《同徐方虎等永嘉江心寺》:“尺五去天知不远,凭君才调问如何。”

〔尺五声华〕 清·黄鷟来《和困斋喜晤》之五:“尺五声华何阗寂,量天章亥莫须猜。”

〔尺五天〕 唐·杜甫《赠韦七赞善》:“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

〔近天尺五〕 宋·张炎《摸鱼子·为卞南仲赋》:“黄河路接银河路,炯炯近天尺五。”

〔去天尺五〕 宋·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

〔天尺五〕 宋·王安石《游城南即事》:“漫道城南天尺五,荒林时见一柴荆。”

〔韦杜南〕 清·钱谦益《三叠韵谢藐姑太仆送酒》:“羁怀廓落向谁谈,尺五空瞻韦杜南。”

〔韦杜天〕 清·黄景仁《雪后集陶然亭》:“尺五韦杜天,幕我作行帐。”


【词语去天尺五】  成语:去天尺五汉语词典:去天尺五

猜你喜欢

  • 人各有能有不能

    各人都有自己干得了和干不了的事。 表示人的才具有限,不能事事兼通。语出《左传.定公五年》:“王使由于城麇,复命。子西问高厚焉,弗知。子西曰:‘不能,如辞。城不知高厚,小大何知?’对曰:‘人各有能有不

  • 惊魂美

    旧题晋.王嘉《拾遗记》卷三《周灵王》:“越又有美女二人,一名夷光,一名修明,以贡于吴。吴处以椒华之房,贯细珠为帘幌,朝下以蔽景,夕卷以待月,二人当轩并坐,理镜靓妆于珠幌之内,窃窥者莫不动心惊魂,谓之神

  • 孟光举案

    源见“举案齐眉”。泛指妻子敬爱丈夫。《聊斋志异.邵女》:“孟光举案,而人不以为谄,何哉?分在则然耳。”

  • 赵饭

    源见“灵辄扶轮”。喻恩惠。明徐渭《送通府熊公》诗:“翳桑分赵饭,结草梦秦鞮。”

  • 恨相见晚

    同“恨相知晚”。宋文天祥《与山人黎端吉书》:“明者了了,不逾顷刻能解人数百年中事,恨相见晚矣。”见“恨相知晚”。宋·文天祥《与山人黎端吉序》:“与痴儿说梦,终日闷闷,使人欲索枕僵卧。明者了了,不逾顷刻

  • 箝口结舌

    沉默不敢讲话。箝,同“钳”,夹住,引申为紧闭。汉代王符《潜夫论.贤难》:“此智士所以箝口结舌,括囊共默而已者也。”括囊:束紧袋口,比喻慎密,不轻易说话。见《周易.坤卦》。共默:拱手默不作声。晋代陆机《

  • 悬枯

    同“羊续悬鱼”。《陈书.宗元饶传》:“求粟不猒,愧王沉之出赈;征鱼无限,异羊续之悬枯。”【词语悬枯】   汉语大词典:悬枯

  • 书轨

    源见“书同文,车同轨”。借指国家的文物制度。《宋书.傅弘之传》:“若其怀道畏威,奉王受职,则通以书轨,班以王规。”宋苏轼《淮阴侯庙记》:“书轨新邦,英雄旧里。”【词语书轨】   汉语大词典:书轨

  •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精气:阴阳凝聚之气,古人认为是生命赖以存在的因素。游魂:浮游的精魂,即消散的精气。 阴阳二气凝聚而生万物,精气离开物形,则生变为死。 古人把生死理解为阴阳二气的聚散,表现了一定的朴素唯物观点。语出

  • 精益求精

    《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宋朱熹集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后因用“精益求精”表示已经很好还求更好。清赵翼《瓯北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