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名落孙山

名落孙山

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孙山应试,中得最后一名,若名在孙山之外,当然未被录取。后因称科考落榜为“名落孙山”。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于去恶》:“文场翻覆仗巡环,旅邸相逢往复还。无限牢骚歌当哭,个中滋味问孙山。”


主谓 孙山,人名。意思是考试落名或未被录取。语出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柳建伟《王金栓上校的婚姻》:“正是因为我太偏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才导致我语文考了全县第一,最后却~。”△贬义。多用于人的成绩方面。→功名蹭蹬 榜上无名 屡试不第 ↔名列前茅金榜题名 蟾宫折桂


考试落第被称为 “名落孙山”。

为什么如此言之?

宋·范公偁 《过庭录》记载说,吴人孙山, “滑稽才子也”。有年去他郡参加科举考试,有个同乡托他带其子一同赴考。结果,同乡之子考试失意,未被录取,而孙山有幸考中了,但却是最后一名( “缀榜末”) 。发榜后,孙山当然心怀喜悦,先自回家了。那位同乡问他 “其子得失”,孙山回答说: “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孙山没有直说 “你的儿子落第了”,而是委婉地说道: “我已是解名的最后一名,令郎却还在我的名后!”此真见其乃 “滑稽才子”。

科举时,乡试的第一名为 “解元”。 “解名”犹 “解额”。马端临 《文献通考·选举四》: “取诸科解名十分之三增进士额。”谓取各科解元十分之三以增加进士的名额。

“解元”由乡试产生,犹 “秀才”; 而后到 “省”里考试,考中者谓之 “举人”( 中举。明清时由乡试产生,唐制为各地乡贡入京应试之称) ; 最后为殿试,考中者为 “进士”( 及第。进士分三甲,头甲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

孙山前往他郡赴考而得中最后一名,故其名排在他之后者,谓之“名落孙山”。也就是说, “排名落在孙山之后”,其意当然是 “落榜”了。故今考试落榜,也可称为 “名落孙山”。


【词语名落孙山】  成语:名落孙山汉语词典:名落孙山

猜你喜欢

  • 花飞茵溷

    源见“飘茵溷”。比喻人的好坏不同际遇。清周寿昌《金缕曲.叔鸿次韵慰徐叔鸿悼亡因即前韵和之》词:“花飞茵溷随遭遇,尽分明、石钻易透,水流难腐。”

  • 商羊翘翘

    同“商羊舞”。唐元稹《酬刘猛见送》诗:“百足虽捷捷,商羊亦翘翘。”

  • 楚难

    源见“楚筵辞醴”。泛指灾难。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穆生谢病,以免楚难。”【词语楚难】   汉语大词典:楚难

  • 姻缘簿

    源见“月下老人”。指注定男女姻缘的名册。元王实甫《西厢记》五本四折:“那里有粪堆上长出连枝树,淤泥中生出比目鱼,不明白展污了姻缘簿?”【词语姻缘簿】   汉语大词典:姻缘簿

  • 制天命而用之

    形容认识自然规律并利用其为人类服务,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进步思想。荀子认为,大自然有它本身的规律,与其把天看得非常神秘而对它顶礼膜拜,不如把它作为物来加以畜养和控制;与其对它颂扬和顺从,不如驾驭和利用它

  • 让出头

    同“让一头”。清赵翼《吴兰雪过访枉赠佳章即次送别》:“我让出头非谰语,世无敌手始奇才。”

  • 太丘道

    《后汉书.许劭传》:“劭尝到颍川,多长者之游,唯不候陈寔。又陈蕃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劭独不往。或问其故,劭曰:‘太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故不造也。’”东汉许劭遍访名士,却不拜访德高望

  • 不磷不缁

    源见“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宋叶適《提刑检详王公墓志铭》:“赵公得醉,门下士往往畏匿改事,独公不磷不缁,如赵公在时。”并列 磨不薄,染不黑。

  • 计出无聊

    《史记.吴王濞列传》:“上复问吴使者,使者对曰:‘……今王始诈病,及觉,见责急,愈益闭,恐上诛之,计乃无聊。唯上弃之,而与更始。’”后以“计出无聊”谓所想所做出于无可奈何。明鹿善继《催用巡仓御史疏》:

  • 萍水相遭

    见“萍水相逢”。【词语萍水相遭】  成语:萍水相遭汉语大词典:萍水相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