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啮雪吞毡

啮雪吞毡

苏武(?——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汉大臣。天汉元年(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以中郎将(皇帝的侍卫官,秩二千石)身分持节出使匈奴。匈奴单于(chányú缠俞,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骄横,借故扣留了他,并多方威胁诱降,但苏武始终坚贞不屈。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归顺,把他囚禁在地窖里,几天不给食物和饮水,但苏武靠吃雪和吞咽毡毛居然没有饿死。匈奴把苏武押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让他放牧公羊。苏武来到北海,匈奴不给口粮,只得掘野鼠、取草籽充饥。每天放羊时,手持汉节,日夜不离手。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因匈奴与汉和好,苏武才回到汉都长安。昭帝让苏武以最隆重的祭礼拜谒武帝陵庙,任命他为典属国(掌管与少数民族交往事务的大臣)。苏武在匈奴被扣留19年,出使时年富力强,归来时须发完全雪白了。后以“苏武牧羊”为典,称颂忠贞不屈的高尚品行。

【出典】:

汉书》卷54《苏武传》2462、2463页:“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

【例句】:

宋·梅尧臣《释滞》:“帝在苍梧妃泣竹,苏武餐毛海西曲。” 宋·苏轼《次韵苏臣源寄涟水李盛二著作》:“漱石先生难可意,啮毡校尉久无朋。” 宋·陆游《雪中作》:“属国餐毡真强项,翰林煮茗自风流。” 宋·刘辰翁《忆秦娥》:“白头卧起餐毡雪,餐毡雪,上林雁断,上林书绝。” 元·高明《琵琶记·糟糠自厌》:“啮雪吞毡,苏卿犹健,餐松食柏,到做得神仙侣。这糠呵,纵然吃些何虑?” 明·郑若庸《玉块记·摅忠》:“苏武餐毡阨数穷,张巡嚼齿竟成空。” 明·张煌言《祭四叔父文》:“侄自倡义以来,屡蹶屡奋,几于嚼雪吞毡,卧薪尝胆。” 清·尤侗《赠项生》:“啮同苏武毡,吞比豫让炭。” 清·张存标《步步娇·咏雁》:“吞毡啮雪寒原上,寄帛书上苑相将。”


并列 啮,咬。比喻身处困境,过着艰难的生活。语本《汉书·苏武传》:“(单于)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元·高明《琵琶记》:“~,苏卿犹健。餐松食柏,到做得神仙侣。这糠啊,纵然吃些何虑。”△多用于形容在极其困难的物质条件下顽强地生活下去。也作“啮雪餐毡”。


【词语啮雪吞毡】  成语:啮雪吞毡汉语词典:啮雪吞毡

猜你喜欢

  • 笑比黄河清

    宋.曾慥《类说》卷四八彭乘《墨客挥犀》:“(包拯)立朝刚毅,未尝有笑容,人谓包希仁笑比黄河清。”《宋史.包拯传》:“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黄河水浑浊,难得见

  • 巾帼

    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诸葛亮出斜谷。”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亮既屡遣使交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怒宣王。”宣王:司马懿。事又见《晋书.宣帝纪》:“时朝廷以亮侨军远寇,利

  • 分桃断袖

    源见“分桃”、“断袖癖”。指宠幸男色。清钮琇《觚賸.姜郎》:“时有十八公,风流荣达,心倾于绣。婉转致之门下,分桃断袖,莫逾其宠。”【词语分桃断袖】  成语:分桃断袖汉语大词典:分桃断袖

  • 蛟珠

    源见“鲛人泣珠”。传说鲛人所泣之珠。亦喻似珠之物。蛟,通“鲛”。《孝经援神契》:“蛟珠,宋曰蛟鱼之珠,有光辉,可以饰旗。”宋梅尧臣《和江邻幾咏雪二十韵》:“云横冻鹏翼,霰集泣蛟珠。”此指霰。【词语蛟珠

  • 尻驾

    同“尻轮神马”。宋苏轼《和桃花源诗》:“臂鸡有时鸣,尻驾无可税。”【词语尻驾】   汉语大词典:尻驾

  • 才尽文通

    同“才尽江淹”。文通,江淹字。明文徵明《题仇实父碧梧翠竹园》诗:“年来无梦入京华,才尽文通敢漫夸!”【词语才尽文通】   汉语大词典:才尽文通

  • 洛下同盟

    源见“洛阳耆英会”。泛指会集一起彼此相知的老年朋友。宋刘克庄《念奴娇.六和》词:“捡点洛下同盟,萧疏甚,白发戴花人几?”

  • 即墨侯

    宋苏易简《文房四谱.砚谱》载:唐 文嵩以砚拟人作《即墨侯石虚中传》:“上利其器用,嘉其谨默,诏命常侍御案之右,以备濡染,因累勋绩,封之即墨侯。”后因以“即墨侯”称砚。宋王迈《除夕洗砚》诗:“多谢吾家即

  • 画眉敞

    同“画眉张敞”。元袁裒《远游联句》:“徒为捧心施,莫学画眉敞。”

  • 珊珊来迟

    同“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三集.记钱姬假途脱籍事》:“有某者,蜀中大贾也,旅于吴,慕姬名,备蜀锦十端,踵门请见,丽珊珊来迟,贾恨相见晚。”清 周友良《珠江梅柳记》卷二:“有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