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大笔如椽

大笔如椽

亦作“如椽大笔”。象椽子一样大的笔。比喻文笔刚健有力,文章气势宏伟。王殉(350-401年),字元琳,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导之孙。初为桓温掾,晋孝武帝司马曜时为尚书右仆射。时孝武帝颇好典籍,王殉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一次他夜里梦见一个人送他一枝如椽子般的大笔。醒来后,他对别人说:“这说明最近应有用大手笔的事。”果然,孝武帝不久病死,哀册谥议一类的文书,都由王殉起草。

【出典】:

晋书》卷65《王殉传》1756页:“殉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殉所草。”

【例句】:

唐·李商隐《韩碑》:“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宋·杨万里《谢邵德称示淳熙圣孝诗》:“古人浪语笔如椽,何人解把笔题天;昆仑为笔点海水,青天借作一张纸。” 清·钱谦益《致龚芝麓三首》其一:“每有撰述,为之心悸手战,敢借重如椽大笔,略为扫除。”


主谓 比喻文笔雄健有力或文章气势宏大。梁实秋《雅舍小品》:“王珣梦~,果然成大手笔。”※椽,不读作yuán。△褒义。 多用于写作方面。↔雕虫篆刻。也作“笔大如椽”、“如椽健笔”、“如椽大笔”。


【典源】 《太平御览》 卷六○五引《世说》 曰:“王东亭尝梦有人与大笔,其管如椽。既觉,说人云:‘当有大手笔事。’不日,烈宗晏驾,哀策谥议,并王所作也。”《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 《新唐书·苏颋传》:“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

【今译】 晋代王珣曾梦见有人给他一只大笔,笔管有屋椽那样粗,醒来以后,对别人说:“将会有大著作事。”不久孝武帝去世,哀策谥议,都是由王珣起草的。又唐代苏颋与张说都以文章著名,两人声望相当。苏颋封许国公,张说封燕国公,人称“燕许大手笔”。

【释义】 后以此典称誉人文才宏富优美; 也用以指大著作、大作家。

【典形】 笔如椽、椽笔、大笔、大手笔、如椽笔、如椽大笔、燕许、笔若明堂椽、笔如修椽、如椽健笔。

【示例】

〔笔如椽〕 宋·黄庭坚《再用前韵咏子舟》:“非公笔如椽,孰能为之大。”

〔椽笔〕 宋·张元干《次韵元功才友道中见贶》:“客里题诗相慰藉,羡君椽笔盖螭头。”

〔大笔〕 宋·苏轼《次韵钱穆父》:“大笔推君西汉手,一言置我二刘问。”

〔大手笔〕 唐·李商隐《韩碑》:“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如椽笔〕 宋·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如椽大笔〕 清·钱谦益《吴门送福清公还闽》之四:“如椽大笔盈怀袖,莫忘东山父老忧。”

〔燕许〕 金·元好问《杨之美尚书挽章》:“千古孙刘有余责,一时燕许更谁同。”


【词语大笔如椽】  成语:大笔如椽汉语词典:大笔如椽

猜你喜欢

  • 垂衣尧舜

    源见“圣主垂衣”。指能垂衣而治的圣明帝王。唐杜牧《东兵长句十韵》:“屈指庙堂无失策,垂衣尧舜待升平。”

  • 凌烟

    同“凌烟阁”。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笔下开生面。”【词语凌烟】   汉语大词典:凌烟

  • 不饮牛

    源见“许由洗耳”。形容隐逸高士超脱尘俗的节操。元不忽木《点绛唇.辞朝》套曲:“虽住在洗耳溪边,不饮牛,贫自守。”

  • 系风捕影

    指虚妄,不可能或没有根据的事,如风不可系,影不可捕。《汉书.郊祀志下》:“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景,即“影”。北朝郦道元《水经注.赣水》:“此乃系风捕影之论。”后

  • 鲁鱼豕亥

    原谓书籍传抄或刊印之误,后则泛指事物本质不同而形体相似需认真分辨。孔子弟子子夏在去晋国途中,见一读历史书的人念道,“晋师三豕涉河。”立即纠正道,不对,不是什么“三豕”,而是“己亥”。因为“己”与“三”

  • 杯圈

    《礼记.玉藻》:“母没而杯圈不能饮焉。”孔颖达疏:“杯圈,妇人所用,故母言杯圈。”后因以“杯圈”为思念先母之词。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父之遗书,母之杯圈,感其手口之泽,不忍读用。”【词语杯圈

  • 商梦怀人

    源见“拔才岩穴”。谓圣主求贤心切。宋苏轼《贺青州陈龙图启》:“汉恩予告,暂优三最之勤;商梦怀人,方徯巨川之济。”【词语商梦怀人】  成语:商梦怀人汉语大词典:商梦怀人

  • 鸿泥雪

    同“鸿爪雪泥”。清顾贞观《大江东去》词:“百战孙 曹,一篇崔 李,数点鸿泥雪。”

  • 杜兰香

    《太平御览》卷七六九引《杜兰香别传》曰:“香降张硕,硕既成婚,香便去,绝不来。年余,硕船行,忽见香乘车于山际,硕不胜惊喜。遥往造香,见香悲喜,香亦有悦色。言语顷时,硕欲登其车,其婢举手排之,嶷然山立。

  •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天堂:某些宗教迷信人死后灵魂居住的美好地方。与“地狱”相对。苏杭:指苏州和杭州。 意谓苏州杭州风景秀丽,可与天堂相比。语出元.奥敦周卿《双调蟾宫曲》:“春暖花香,岁稔时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