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大腹便便

大腹便便

便便,肥满貌。大腹便便,形容肚子肥胖,边韶,字孝先,陈留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初以文章知名,教授数百人。桓帝时历任临颖侯相、太中大夫、北地太守等职。口才极好,居家教书时,曾在白天睡觉。他的弟子们作了顺口溜嘲笑他:“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边韶听到后,当即作打油诗回敬:“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后即以大腹便便形容养尊处优者的丑态,也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样子。

【出典】:

后汉书》卷80第2623页《边韶传》:“边韶字孝先,……以文章知名,教授数百人。韶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韶潜闻之,应时对曰:‘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嘲者大惭。”

【例句】:

清·姚鼐《王君病起有诗见和因复次韵赠之》:“室如悬罄待遗秉,大腹便便乃空洞。” 冯伊湄《未完成的画·一一》:“从楼窗望过去,憧憧人影,尽是一些被迫出卖灵魂、肉体的舞女,是一些大腹便便的商贾、脑满肠肥的官僚。”


主谓 肚子肥大的样子。形容肥胖,有讽刺意味。语本《后汉书·边韶传》:“边孝先,腹便便。”邓贤《中国知青梦》1章:“虽然在连队,翻晒粮食永远是一种对于老弱病残的特殊照顾,但是对于一个~并且即将临盆的孕妇来说,有时哪怕弯一弯腰也未必是件轻松事。”※便,不读作biàn。△用于描写肥胖。→脑满肠肥 ↔形销骨立 面黄肌瘦 骨瘦如柴 瘦骨嶙峋


解释便便:肥满的样子。形容肚子肥大突出。

出处后汉书·边韶传》:“韶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

边韶,字孝先,陈留浚仪(河南开封)人,能言善辩,是东汉著名的文士,很多人都慕名而至,跟他学习,有数百人之多。一次,他白天和衣而卧,打算睡个午觉,有个学生私下用嘲讽的口气说:“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边先生孝先,大腹便便。懒于读书,只想睡眠)。”边韶听见了,马上对答说:“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边为我的姓,孝为我的字。虽然大腹便便,里面全装《五经》。为何只想睡眠,梦中思考经典。睡时与周公沟通,静时和孔子交流。不知嘲讽老师,哪本典籍教你)?”嘲笑他的学生一听,大为惭愧。

近义脑满肠肥

反义面黄肌瘦

例句

走在中间,大腹便便者,便是恃强凌弱的郑屠。


【词语大腹便便】  成语:大腹便便汉语词典:大腹便便

猜你喜欢

  • 七擒略

    源见“七纵七擒”。指战胜对方使之心悦诚服的策略。唐李白《书怀寄南陵常赞府》诗:“将无七擒略,鲁女惜园葵。”

  • 随蓝

    源见“青出于蓝”。指从师学习。唐张鷟《龙筋凤髓判》卷二:“随蓝改质,实藉招携;题竹书名,良资教授。”【词语随蓝】   汉语大词典:随蓝

  • 雪兴

    同“雪溪清兴”。宋梅尧臣《仲连有夜坐见怀之什因成答章》诗:“何当因雪兴,过此未应迟。”【词语雪兴】   汉语大词典:雪兴

  • 尸位素餐

    谓官员居位、食禄而不尽职。尸位,谓空占位置;素餐,谓不劳而食。夏启子太康继位后,安逸享受,不恤民事,长期在外游猎,后被有穷氏首领后羿所灭。后人因称其不理事为“尸位”。素餐,是指西周时期劳动人民通过民歌

  • 臣朔常饥

    同“臣朔苦饥”。清王鹏运《摸鱼子》词:“叹臣朔常饥,将军负腹,奇气向谁吐?”【词语臣朔常饥】   汉语大词典:臣朔常饥

  • 父母之邦

    《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后以指祖国。唐韩愈《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国,舍乎此,则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续范亭《警告中国抗战营垒内的奸细分子》:“你们都是中

  • 中原得鹿

    《晋书.石勒载记下》:“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脱:倘若。古代以中原代指中国、天下,以鹿喻指政权和帝位,所以用“中原得鹿”比喻取得天下。唐代温庭筠《过五丈原》诗:“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

  • 尧夫安乐

    42` 源见“安乐窝”。指宋邵雍平凡而安逸舒适的住处。尧夫,宋邵雍之字。清张文虎《梧桐树.题钱湛园小隐书窝图》套曲:“佳名谁领,便尧夫安乐,也难厮并。”

  • 望断白云

    源见“白云亲舍”。指想念父母。元沈禧《一枝花.题张思恭望云思亲卷时父母已殁矣》套曲:“且休说唐时仁杰专前美,谁知道晋代张翰有远孙,家居积祖松陵隐,双亲沦殁,一念犹存。既归黄壤,望断白云。”【词语望断白

  • 钵龙

    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秦.僧涉》:“僧涉(一作沙公)者,西域人也……能以秘祝下神龙。每旱,坚(苻坚)常使之咒龙,俄而龙便下钵中,天辄大雨。”后因以“钵龙”为咏高僧之典。清杨焯《游弁山资福寺呈霞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