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天衣无缝

天衣无缝

太平御览》卷六九〇引《神异经》:“西荒有一人不读五经而意合,不观天文而心通,不诵礼律而精当,天赐其衣,男朱衣缟带委儿冠,女碧衣戴金胜,皆无缝。”

关于“天衣无缝”,前蜀.牛峤《灵怪录》记载为另一故事,多书引为出典,然非典源。《神异经》旧题为汉.东方朔撰,经考证,实为东汉人所作(见《四库提要辨证》第一一二八页)。上面引文中“天赐其衣”与“皆无缝”,恰合“天衣无缝”。后因用为赞美事物或诗文作品浑然天成,无雕琢痕迹之典。

宋.周密《浩然斋雅谈》:“对偶之佳者如‘数点雨声风约住,一枝花影月移来’……数联皆天衣无缝,妙合自然。”

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郭翰暑月卧庭中,仰视空中,有人冉冉而下,曰:‘吾织女也。’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谓曰:‘天衣本无针线为也。’”


主谓 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没有缝。现用以比喻事物周密完美,无隙可寻。也用以称诗文浑成自然,没有斧凿痕迹。语本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织女)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邹韬奋《经历》:“要使人物与故事~的配合,这要靠作家对于所有材料剪裁与日出更要以生平所有的经验以烘托后事的事实。”△常用于喻具体事物、诗文等细致周密,没有一点破绽。→无懈可击 十全十美 完美无缺 ↔漏洞百出 破绽百出。也作“无缝无衣”。


解释上天神仙所穿的衣服没有衣缝。后用来比喻诗文自然浑成,或事物周密完美,无人为造作的痕迹。

出处五代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稍闻香气渐浓,翰甚怪之,仰视空中,见有人冉冉而下,直至翰前,乃一少女……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郭翰是太原人,从小恬淡高贵,仪容不凡,口才出众,善于书法,尤其擅长草书、隶书。他从小就成了孤儿,一个人住。

有一年夏天的晚上,他趁着月光睡在院子里乘凉,不时感到清风吹拂,并且闻见有香气袭来,越来越浓。郭翰觉得这非常奇怪,抬头一看空中,有人慢慢地飘落下来,径直走到他面前。他定睛一看,竟然是个妙龄少女,长得姿态丰美,光彩照人。她穿着薄薄的黑纱衣,披着白色的纱肩,头戴像翠鸟尾上长羽一样的花冠,脚穿饰有多种美玉纹彩的鞋子,侍奉她的两个丫鬟也都容貌不凡,令人心神动荡。

郭翰赶紧端正衣帽,下床拜见,说:“没想到您大驾光临,希望多多指教。”这位少女说:“我是天上的织女,一直没有合适的对象,难遇美好的时光,所以愁思满怀。天帝恩赐我游览人间,我仰慕您高洁的品格,希望和您结为夫妇。”

此后一年间,织女几乎每天都来陪伴。有一天,郭翰在品尝织女从天上带来的美食时,发现织女的衣服上并没有一点衣缝。郭翰问她,织女说:“天衣本身就不是用针线做的。”一年后,天帝命织女返回,织女最终和郭翰依依惜别,终生不复再见。

近义完美无缺

反义漏洞百出

例句

王睿知擅长写小说,再长的故事情节也能编得天衣无缝。


【词语天衣无缝】  成语:天衣无缝汉语词典:天衣无缝

猜你喜欢

  • 君子固穷

    《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一行在陈国断粮,随从饥饿得病,不能行走。子路愤愤地说,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

  • 海客狎鸥

    同“海客忘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一》:“海客狎鸥,忽翔不下,机心一起,机心应之,或反胶胶扰扰矣。”

  • 伏韬

    《左传.成公十六年》:“王召养由基,与之两矢,使射吕锜。中项,伏韬。以一矢复命。”《国语.晋语九》:“郑人击我。吾伏韬衉血,鼓音不衰。”伏韬,仆倒在弓套上。后常以指为国捐躯或浴血奋战。唐王维《为曹将军

  • 半面曾记

    同“半面不忘”。宋姜夔《解连环》词:“道郎携羽扇,那日隔帘,半面曾记。”

  • 羽窟幽黄能

    《左传.昭公七年》:“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熊,音雄,亦作能,如字,一音奴来反。三足鳖也。解者云,兽非入水之物,故是鳖也。一曰,既为神,何妨是兽。”尧时

  • 谈天邹

    同“谈天邹衍”。清赵执信《上元日微阴夕泊惠州》诗:“连浮大白纵鲸吸,怪语顿发谈天邹。”

  • 太子笙

    源见“王乔控鹤”。王子乔为周灵王太子,故以“太子笙”形容超凡脱俗的生活情趣。唐陆龟蒙《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诗:“丝曳灵妃瑟,金涵太子笙。”

  • 湘妃立蛟脊

    楚.屈原《九歌.湘夫人》:“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麋,兽名,似鹿。水裔,水边。屈原诗意是说,麋本当在山林而在庭中,蛟本当在深渊而在水边。这都是君昏国乱而造成的善恶颠倒、处所失当。后因用为咏是非

  • 荆和

    源见“和氏之璧”。指卞和。晋葛洪《抱朴子.名实》:“故琼瑶俟荆和而显连城之价,乌号须逢门而著陷坚之功。”亦指和氏璧。汉刘向《九叹.怨思》:“筐泽泻以豹鞹兮,破荆 和以继筑。”王逸注:“破和氏之璧以继筑

  • 糕诗

    源见“题糕字”。指重阳节题诗事。宋魏了翁《贺新郎.九日席上呈诸友》词:“糕诗酒帽茱萸席。算今朝、无谁不饮,有谁真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