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如愿之求

如愿之求

晋.干宝《搜神记》卷四:“庐陵欧明,从贾客,道经彭泽湖。每以舟中所有,多少投湖中,云:‘以为礼。’积数年。后复过,忽见湖中有大道,上多风尘。有数吏,乘车马来候明,云:‘是青洪君使要。’须臾达,见有府舍,门下吏卒,明甚怖。吏曰:‘无可怖。青洪君感君前后有礼,故要(音yāo,同邀)君。必有重遗(wèi,赠)君者。君勿取,独求‘如愿’耳。’明既见青洪君,乃求‘如愿’。使逐明去。如愿者,青洪君婢也。明将归,所愿辄得,数年,大富。”

旧题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十“如愿”:“有商人过清湖,见清湖君,君问所需,商曰:但乞如愿。君许之,果得一婢。如愿即其名也。商有所求,悉能致之。后因正旦(正月初一),如愿晚起,商人挞之,走入粪壤(可作肥料的灰土)中不见。今人正旦,以细绳系绵人投粪扫中,云乞如愿。”

此事又见唐.徐坚《初学记》卷十八引《录异传》,《太平广记》卷二九二“欧明”引《博异录》。

“如愿”的故事,广泛流行于晋和南北朝时。说的是从前庐陵地方,有一个商人欧明,每逢船经过彭泽湖时,常投一点东西给湖神。一次,他又从湖中经过,忽然湖水中现出一条大道,湖神派了车马官员前来迎接他,要报答他的恩德。到了水府,湖神问他要什么,欧明说只要“如愿”就够了。湖神便把婢女“如愿”赐给他。带回家后,果然事事如愿,不几年,欧明便成了富翁。

后因以此用为祝愿事事如愿的典故,“乞如愿”便演变成为除夕或元旦祝新年如意的风俗。

宋.黄庭坚《常父答诗有煎点径须烦绿珠之句复次韵答》诗:“政当为公乞如愿,作笺远寄宫亭湖(宫亭湖,据《荆州记》说即彭泽湖,宫亭即彭蠡泽)。”(见《豫章集》卷三)

宋.范成大《打灰堆词》:“除夜将阑晓星烂,粪扫堆头打如愿。”(见《石湖集》卷三十)


猜你喜欢

  • 悬梁

    《太平御览》卷六一一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汉)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又卷三六三引《汉书》(按:班固《汉书》不载):“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 牵裳

    同“牵裾”。明无名氏《鸣凤记.灯前修本》:“怪当朝无肯折庭槛,又谁个敢牵裳?”【词语牵裳】   汉语大词典:牵裳

  • 堕弓

    源见“乘龙出鼎湖”。悼念皇帝去世。明曹学佺《泰昌皇帝挽歌》:“雨泣将填巷,攀髯或堕弓。”

  • 戒三缄

    源见“三缄其口”。谓以慎言为戒。宋高登《西江月》词:“从来涉世戒三缄。只好随时饮啖。”

  • 怀印

    源见“鹊石”。咏鹊。唐苏颋《咏礼部尚书庭后鹊》:“怀印喜将归,窥巢依且恋。”

  • 挂朝衣

    源见“挂冠”。指弃官。宋陆游《病中偶得名酒小醉作此篇》诗:“早挂朝衣归去是,贵人谁记接茵凭?”

  • 叶落粪本

    树叶落下,化为肥料,仍为根所吸收,喻事物终必归于本源。《荀子.致仕》:“水深而回,树落则粪本。”又作“叶落归根”。比喻不忘本源。

  • 抱柱

    同“尾生抱柱”。陈去病《惜别词》:“而今抱柱空遗恨,流水悠悠岂复情。”【词语抱柱】   汉语大词典:抱柱

  • 麦丘老人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〇:“齐桓公逐白鹿,至麦丘之邦,遇人,曰:‘何为者也?’对曰:‘臣麦丘之邦人。’桓公曰:‘叟年几何?’对曰:‘臣年八十有三矣。’桓公曰:‘美哉!’与之饮。曰:‘叟盍为寡人寿也?

  • 茱萸囊

    源见“重九登高”。古俗重阳节取茱萸缝袋盛之,佩系身上,祛邪辟恶。唐郭元振《子夜四时歌.秋歌二》:“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词语茱萸囊】   汉语大词典:茱萸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