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原作“不去庆父,鲁难未已”。意为不除掉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能安定。公元前662年鲁庄公死后,庆父串通鲁庄公夫人哀姜,先后杀死继位国君公子般和公子启方(即鲁闵公)。引起鲁国臣民公愤。次年,中原霸主齐桓公听说鲁国内乱,派大夫仲孙湫去了解情况。仲孙湫回国报告说:“不去庆父,鲁难就不会停止。”

【出典】:

左传·闵公元年》:“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

【例句】:

唐·房玄龄《晋书·李密传》:“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毛泽东选集》4卷:“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战犯不除,国无宁日。”


其他 庆父,春秋时鲁庄公弟弟。鲁,春秋时诸侯国之一,在今山东省。庆父不死掉,鲁国的灾难就不会终止。泛指罪恶魁首不除,祸乱不会结束。语本《左传·闵公元年》:庆父为夺取王位,先后杀掉两个国君。鲁大夫仲孙归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毛泽东《南京政府何处去?》:“~。战犯不除,国无宁日。这个真理,难道现在还不明白么?”※父,不读作fù。△用于表示斗争方面。


【词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汉语词典: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猜你喜欢

  • 吾过矣,吾过矣

    我错了,我错了。 古人再三谢过之辞。语出《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曰:……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矣!’”郑玄注:“谢之且服罪也。”同书《檀弓下》:“子思之母死于卫,

  • 擎天手

    源见“擎天柱”。比喻力量巨大。宋辛弃疾《一枝花.醉中戏作》词:“千丈擎天手,万卷悬河口。”明朱鼎《玉镜台记.新亭流涕》:“吾曹纵有擎天手,只恐大厦终非一木支。”【词语擎天手】   汉语大词典:擎天手

  • 羲和车

    源见“羲和驭日”。指羲和为太阳所驾之车,亦借指太阳。唐韩愈《李花》诗之一:“泫然为汝下雨泪,无由返旆羲和车。”元马祖常《公子行》:“兰灯桂浆炙文鱼,但苦不驻羲和车。”

  • 池塘春草思

    同“池塘草梦”。清陈书《十四日夕奠毕见月有感》诗:“无非晤语难其人,还觅池塘春草思。”

  • 谢庭风韵

    《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传》:“王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及遭孙恩之难)自尔嫠居会稽,家中莫不严肃。太守刘柳闻其名,请与谈议。道韫素知柳名,亦不自阻,乃簪髻素褥坐于帐中,柳束脩整

  • 无过乱门

    见〔无过乱人之门〕。【词语无过乱门】  成语:无过乱门

  • 鸡鸣馌耕

    《诗.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又《豳风.七月》:“馌彼南亩,田畯至喜。”后因以“鸡鸣馌耕”谓妇女勤俭治家。清钱谦益《诰封安人熊母皮夫人墓志铭》:“承德公老于场屋,不事生产,朝虀暮盐,

  • 曲水

    同“曲水流觞”。宋苏轼《望江南.暮春》词:“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罗轻。酣咏乐升平。”【词语曲水】   汉语大词典:曲水

  • 平阳佳丽

    源见“平阳歌舞”。指善歌舞的美女。唐张说《三月三日召宴定昆池宫庄赋得筵字》诗:“旧识平阳佳丽地,今逢上巳盛明年。”

  • 知足不辱

    谓人知道满足,就不会因需求过度而受辱。《老子》四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传》:“知足不辱,道家明诫也。”《警世通言》卷三一:“常言道:‘知足不辱。’官人宜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