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心悦诚服

心悦诚服

泛指使人从内心里高兴和佩服。孟子说,靠自己实力并假托仁义之名讨伐别人,可以称霸于诸侯,这种称霸的人一定要有个实力雄厚的大国作基础。靠自己的高尚道德推行仁政的人可以实行王道,使天下归服。实行王道不一定要国家大,力量强,商汤最初的地盘不过七十里,周文王只有百里。倚仗势力征服别人,别人并不是从心里佩服,只是力量不足的缘故。依靠德行使人归服,别人是心服口服,就象孔子门下七十二贤拜服孔子一样。《诗经》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无不心悦诚服。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出典】:

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例句】:

宋·陈亮《龙川集》19《与王丞相淮书》:“独亮之于门下,心悦诚服而未尝自言,丞相亦不得而知之。”


主谓 悦,愉快。服,信服。诚心实意地信服。语本《孟子·公孙丑上》:“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黎静《彭大将军》:“不要对同志搞突然袭击,事前要打招呼,事后有结论,这样才能叫人~,达到团结的目的。”△褒义。常用于说明发自内心的佩服。→心服口服 首肯心折 五体投地↔反唇相讥


解释真心诚意地服从或佩服。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孟子认为,依仗实力同时又假借仁义之名而号召征伐,可以称霸诸侯,称霸一定要凭借强大的国力。依靠道德来实行仁义,可以使天下归服,这样做不必以国家的强大为基础。殷商的创立者商汤就仅仅用他方圆七十里的土地实行仁政,而使人心归服;周王朝的创始人周文王也仅仅用他方圆百里的土地推行仁政,收服人心。依仗武力迫使人服从,人家不一定真心服从,因为再强大的武力也有不够的时候;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人家才会内心喜悦、真心归服,就像孔子七十多位弟子真心归服孔子一样。《诗经·大雅·文王有声》在歌颂周文王的丰功伟绩时赞叹道:“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哪里的百姓不想着来归服?”说的就是以仁德征服天下。

近义心服口服

例句

我们都心悦诚服地推选周昕担任班长。


【词语心悦诚服】  成语:心悦诚服汉语词典:心悦诚服

猜你喜欢

  • 梁父吟

    亦作“梁甫吟”,汉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名。梁父:小山名,在泰山下。传说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好为梁父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词语梁父吟】   汉语大词典:梁父吟

  • 鲤鱼书

    同“鲤书”。唐房孺复《酬窦大闲居见寄》诗:“?鸟赋成知性命,鲤鱼书至恨睽携。”

  • 荐贤比文举

    源见“荐鹗”。称颂人爱才。文举,孔融字。唐权德舆《奉酬从兄南仲见示十九韵》:“荐贤比文举,理郡迈文翁。”

  • 贺家湖

    宋.宋祁、欧阳修等修撰《新唐书.贺知章传》:“贺知章字季真,越州永兴人……天宝初,病,梦游帝居,数日寤,乃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镜湖

  • 同舟共命

    源见“同舟共济”。比喻命运相同,利害一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〇二回:“占光又催着道:‘我们此刻,统共一十四个人,真正同舟共命,务求大家想个法子,脱了干系才好!’”并列 比喻境遇相同,利害一致。《

  • 赤龙

    源见“赤帝子”。指汉高祖刘邦。亦泛指皇帝。唐李白《朱虚侯赞》:“赤龙登天,白日升光。”王琦注:“赤龙登天,谓高祖升遐。”《邻女语》五回:“更不见谁是赤龙种,只听说风潮处处汹。”【词语赤龙】   汉语大

  • 潘岳无妻

    源见“潘岳悼亡”。哀伤妻亡。唐李商隐《过招国李家南园》诗之一:“潘岳无妻客为愁,新人来坐旧妆楼。”按,李商隐有丧妻之痛,以潘岳自况。

  • 齞历

    《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李善注:“《说文》曰:齞,张口见齿也;历,犹疏。”后因以“齞历”形容面容丑陋。宋秦观《春日杂兴》诗之二:“缪挟江海志,耻为升斗谋;齞历难刻画,贱

  • 烟霞侣

    源见“泉石膏肓”。谓性好山水,与山水为伴侣。唐白居易《祇役骆口因与王质夫同游秋山偶题》诗:“石拥百泉合,云破千峰开;平生烟霞侣,此地重徘徊。”亦指同游伴侣。清孙枝蔚《清明日泛舟城北》诗:“素心能几人?

  • 推爱屋乌

    见“爱屋及乌”。《野叟曝言》99:“因晚生与老先生同乡,~,相待极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