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投梭

投梭

世说新语.赏誉》“谢公道豫章(谢鲲字幼舆,因曾为豫章太守故称)若遇七贤(三国魏末阮籍、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相与友好,常宴集于竹林之内,时人号为“竹林七贤”。见《世说新语.任诞》),必自把臂入林”下注引《江左名士传》:

“鲲通简有高识,不修威仪,好迹逸而心整,形浊而言清,居身若秽,动不累高。邻家有女,尝往挑之。女方织,以梭投折其两齿。既归,傲然长啸曰:‘犹不废我啸歌。’其不事形骸如此。”

晋书.谢鲲传》:“(鲲)邻家高氏女有美色,鲲尝挑之,女投梭,折其两齿。时人为之语曰:‘任达(任性放纵)不已,幼舆折齿。’鲲闻之,傲然长啸曰:‘犹不废我啸歌。’”

晋人谢鲲放纵情性,风格不高,一次他挑逗邻家女子,女子投梭,打掉他两颗门齿。后因以“投梭”比喻女子贞洁自守拒绝男子的挑诱。唐元稹《莺莺传》:“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引自《太平广记》卷四八八。)

关于折齿,早见于《史记.邹阳列传》邹阳狱中上书:“范睢摺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故“折齿”又常喻指遭受挫折。


梭 ( suō) ,旧时妇女织布用的一种木制工具,两头尖,中间空、大,约半尺长。中间纡 ( yū) 子上穿纬线,在经线中左右梭动以织成布。

投梭”,指的是将梭子投出去,但它有个比喻意义: 表示女子抗拒男子的挑逗或调戏、骚扰。它源于 《晋书·谢鲲传》的故事。

晋代有个文人谢鲲,有点文人的气质与风度,他倾慕邻家高氏之女的美色,有天见邻家女子独自在织布,便上前进行调笑。谁知邻女不但漂亮、能干,而且知情达理,很有教养。见谢鲲那样轻薄无理,便拿起梭子忿而朝谢鲲投去,谢鲲躲闪不及,门牙被打落了两颗。谢鲲满面羞惭,慌忙掩面而逃了。此事慢慢传开了,人们便以 “投梭”比喻女子的坚贞、对男子骚扰的抗拒。

“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 元稹 《莺莺传》) ,此处“投梭”即此含义。


【词语投梭】   汉语词典:投梭

猜你喜欢

  • 颔珠

    同“颔下骊珠”。宋梅尧臣《寄酬发运许主客》诗:“斜幅缠踍兵吏至,浓金洒纸颔珠颁。”【词语颔珠】   汉语大词典:颔珠

  • 揽辔

    《史记.袁盎鼂错列传》:“文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袁盎骑,并车擥辔,上曰:‘将军怯邪?’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

  • 斋中运甓

    同“陶侃运甓”。清汪懋麟《饮留云堂》诗之一:“可怜些子长沙郡,辛苦斋中运甓人。”

  • 颜舌

    同“常山舌”。明无名氏《鸣凤记.夫妇死节》:“一言犯威,五刑殉裂……朱槛段笏,张齿颜舌。”

  • 鱼龙漫衍

    鱼龙漫衍是汉代百戏之一。所谓“漫衍”,就是张衡在《西京赋》中说的长百寻(约合八十丈)的巨兽;所谓“鱼龙”就是舍利兽(即“猞猁”),先在庭院里舞蹈,然后跃入殿前池中戏水,变成比目鱼,跳跃击水,喷出水雾遮

  • 今夕何夕

    夕:夜晚。 今天夜晚是一个什么夜晚。 表示对难忘之夜的感叹之情。语出《诗.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汉.刘向《说苑.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太平广记

  • 风行水上

    风在水上运行。 比喻文章自然流畅。语出《易.涣》:“象曰:风行水上,涣。”明.王世贞《归太仆赞》:“风行水上,涣为文章。”明.李贽《焚书.杂述.杂说》:“风行水上之文,决不在于一字一句之奇。”清.刘

  • 心似矢

    《论语.卫灵公》:“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宋.邢昺疏:“矢,箭也。史鰌之德,其性唯直,国之有道无道,行直如箭。言不随世变曲也。”史鱼,卫大夫,名史䲡,字子鱼。孔子曾赞扬说,

  • 梁松拜床下

    参见:拜梁松

  • 三尺童蒙

    见“三尺童儿”。《三国演义》43回:“虽~,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词语三尺童蒙】  成语:三尺童蒙汉语大词典:三尺童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