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折柳

折柳

“折柳”,或“折杨柳”是古代乐曲名,乐府诗题有《折杨柳》。北朝乐府民歌《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犹言行坐,躞蹀是小步行走的样子;座,同坐)吹长笛(行者和坐者都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这是一首写离别的诗。折柳赠别,是古代的风俗。“柳”与“留”谐音,折柳便是留客的意思;行客自己折柳,自然也是惜别的表示。

晋太康末,京洛有《折杨柳》之歌。在《乐府诗集》中,所收集的六朝梁、陈及唐人“折杨柳”曲有二十余首,其中大多是伤别之辞,而怀念边戍征人之作尤多。故诗文中常用“折柳”为惜别的典故,也用为送别或赠别的代称。

南朝梁元帝(萧绎)《玄览赋》:“已寤歌于‘折柳’,复行吟而‘采莲’。”(《文苑英华》一二六)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又权德舆《送陆太祝》诗:“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雍陶《折柳桥》诗:“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词语折柳】   汉语词典:折柳

猜你喜欢

  • 灵明

    源见“羲和驭日”。羲和的别称。汉 焦赣《易林.噬嗑之鼎》:“三足孤乌,灵明为御。”【词语灵明】   汉语大词典:灵明

  • 七出

    古代为维护夫权制而定出的休弃妻子的七种理由。《仪礼.丧服》:“出妻之子为母(为母服一年的丧服)。”贾公彦疏:“七出者:无子,一也,淫泆,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

  • 鹅池夜渡

    同“鹅池平蔡”。宋张榘《瑞鹤仙.次韵陆景思喜雪》词:“看鹅池夜渡,黎明飞捷,儿辈惛惛未觉。”

  • 朝乾夕惕

    同“昼乾夕惕”。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乐器》:“不执一,则存省愈严,陟降一心,德业一致,此朝乾夕惕,存神尽性之密用,作圣之功,于斯至矣。”《红楼梦》十八回:“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并列 乾,乾乾,自

  • 泉洒面

    参见:水洒面

  • 羔丝

    同“羔羊素丝”。清龚自珍《国朝春曹题名记序》:“此诸前辈秉心渊雅,用羔丝退食之暇,辑是书之志也。”【词语羔丝】   汉语大词典:羔丝

  • 淡水

    同“淡水交情”。宋晏幾道《临江仙》词:“淡水三年欢意,危弦几夜离情。”【词语淡水】   汉语大词典:淡水

  • 直钩鱼

    源见“渭滨垂钓”。指心甘情愿者。宋杨亿《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如谐曲肱卧,犹可直钩鱼。”

  • 五车富

    同“五车书”。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犹轻五车富,未重一囊贫。”

  • 元龙楼

    同“元龙百尺楼”。沈砺《狂歌行》:“时而一凭高,直上元龙楼。”见“元龙百尺楼”。沈砺《狂歌行》:“时而一凭高,直上~。”【词语元龙楼】   汉语大词典:元龙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