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方进坏陂

方进坏陂

方进:翟方进,字子威,汉成帝时丞相。陂(bēi卑)):围有堤障的水泽。汉成帝时,河南汝阳有一名叫鸿隙的水泽,因为有它的润泽与灌溉,汝阳郡土地丰饶肥沃。后来,因关东地区几次洪水泛滥,鸿隙陂积水四溢,造成灾害。丞相翟方进和御史大夫孔光商议,决定派遣官员前去考察,认为把陂水泄放掉,能扩大肥美的耕田,还能省却修堤防洪的花费,清除水患,就上奏成帝,将鸿隙陂水排泄掉了。到了翟方进失势后,当地百姓就把一切罪恶都推到翟方进身上。说翟方进本想占有陂下良田,因未能得逞才上奏皇帝把陂水放干的。到了王莽专权时,汝阳郡常闹旱灾,人们又怨恨当年下令放掉陂水的翟方进。当地童谣唱道:“放掉陂水的是谁?就是那个翟子威。使我只能吃上豆芋羹。反来复去反来复,陂泽应当再恢复。此言是谁来指点?天上飞来两黄鹄。”后以此典言兴修水利,或咏世事无常,得失易变。

【出典】:

汉书》卷84《翟方进传》3440页:“初,汝南旧有鸿隙大陂,郡以为饶,成帝时,关东数水,陂溢为害。(翟)方进为相,与御史大夫孔光共遣掾行视,以为决去陂水,其地肥美,省堤防费而无水忧,遂奏罢之。及翟氏灭,乡里归恶,言方进请陂下良田不得而奏罢陂云。王莽时常枯旱,郡中追怨方进,童谣曰:‘坏陂谁?翟子威。饭我豆食羹芋魁。反乎覆,陂当复。谁云者?两黄鹄。’”

【例句】:

宋·苏轼《与叶淳老等同相视新河》:“江湖开塞古有数,两鹄飞来告成坏。” 宋·陆游《复湖》:“共知陂坏行当复,敢恨台高既已倾。” 宋·陆游《南池》:“陂复岂惟民食足,渠成终助霸图雄。” 宋·陆游《长安道》:“人生易尽朝露晞,世事无常坏陂复。” 宋·范成大《围田叹四绝》:“安得能言两黄鹄,为君重唱复陂谣。” 明·汤显祖《寄前太守胡公》:“谁言去后陂当复,正忆年时榻每悬。” 清·顾炎武《兄子洪善北来言及吴中开淞江》:“五十年来羹芋魁,顿令泽国生蒿莱。” 清·唐孙华《煨芋》:“鹄陂豆饭堪同饱,富贵无心问懒残。”


【典源】《汉书·翟方进传》:“初,汝南旧有鸿隙大陂 (bei),郡以为饶。成帝时,关东数水。陂溢为害。方进为相,与御史大夫孔光共遣椽行视,以为决去陂水,其地肥美,省堤防费而无水忧,遂奏罢之。及翟氏灭,乡里归恶,言方进请陂下良田不得而奏罢陂云。王莽时常枯旱,郡中追怨方进,童谣曰:‘坏陂谁? 翟子威。饭我豆食羹芋魁。反乎覆,陂当复。谁云者? 两黄鹄。’”

【今译】 汉时,汝南有一片湖水名鸿隙大陂,靠它的灌溉,郡中土地丰饶。成帝时,关东几次发大水,陂水溢流为害。翟方进为丞相,派遣下属视察,认为把陂水放掉,留下的土地肥沃,可省去堤防的费用又没有水患,于是上奏将陂水放去。及到翟氏失势,乡里百姓追究他的过恶,说翟方进本是要占有陂下的良田,因得不到才上奏放掉陂水。到了王莽时当地常闹旱灾,郡中怨恨翟方进,有童谣唱道:“坏陂的人是谁,翟子威是他的名,让我只能吃豆饭和芋羹。反覆再反覆,陂水终当再恢复。这话谁来说? 天上两黄鹄。”

【释义】 后以此典指兴办治理水利;或用以事物反覆; 或以“芋魁饭豆”等指粗粝的饭食。

【典形】 陂坏当复、复陂谣、羹芋魁、鹄陂、两鹄、两黄鹄、芋魁饭豆、思两鹄、平陂往复、双黄鹤。

【示例】

〔陂坏当复〕 宋·陆游《复湖》:“共知陂坏行当复,敢恨台高既已倾。”

〔复陂谣〕 宋·范成大《围田叹四绝》:“安得能言两黄鹄,为君重唱复陂谣。”

〔羹芋魁〕 清·顾炎武《兄子洪善北来言及吴中开淞江》:“五十年来羹芋魁,顿令泽国生蒿莱。”

〔鹄陂〕 清·唐孙华《煨芋》:“鹄陂豆饭堪同饱,富贵无心问懒残。”

〔两鹄〕 宋·苏轼《与叶淳老等同相视新河》:“江湖开塞古有数,两鹄飞来告成坏。”

〔两黄鹄〕 宋·苏轼《再次韵德麟新开西湖》:“定须却致两黄鹄,新与上帝开濯龙。”

〔芋魁饭豆〕 宋·苏轼《庆源宣义王丈以累举得官》:“拂衣自注下下考,芋魁饭豆吾岂无。”


猜你喜欢

  • 遗棠

    源见“召公棠”。指召公留下的盛德惠政。唐蔡希寂《陕中作》诗:“川原馀让畔,歌吹忆遗棠。”【词语遗棠】   汉语大词典:遗棠

  • 元亮折腰

    源见“不为五斗米折腰”。指陶渊明所嗜好的酒。宋范成大《次韵徐廷献机宜送自酿石室酒》之一:“元亮折腰嘻已久,故山应有欲芜田。”

  • 梁王雪

    同“梁园雪”。唐岑参《梁园歌送河南王说判官》:“梁园二月梨花飞,却似梁王雪下时。”

  • 亏一篑功

    同“功亏一篑”。唐太宗《伤辽东战亡》诗:“未展六奇术,先亏一篑功。”

  • 伐国不问仁人

    讨伐别国这样的事,是不询问仁德的人的。 意谓正直的人不听邪恶的语言。语出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对胶西王越大夫不得为仁》:“昔者鲁君问于柳下惠曰:‘我欲攻齐,如何?’柳下惠退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

  • 着绣昼行

    源见“衣绣夜行”。形容在外做官返回家乡显示荣耀。着,穿着。宋陈师道《赠郑户部》诗:“着绣昼行真细事,下车磬折得深衷。”

  • 虎卖杏

    源见“董奉杏成林”。咏隐者或仙道生活。唐王维《送友人归山歌》:“神与枣兮如瓜,虎卖杏兮收谷。”

  • 士可杀,不可辱

    《礼记.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后因以“士可杀,不可辱”谓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污辱,形容其不屈的气节。《明史.王鏊传》:“鏊谓瑾曰:‘士可杀,不可辱。今辱且杀之,

  • 燕桂

    同“燕山桂”。明杨慎《鹧鸪天.寿张月坞》词:“三凤兆,八龙才,不论燕桂与王槐。”

  • 济苍生

    源见“东山再起”。谓造福百姓。元耶律楚材《和移刺继先韵》:“渐惊白发宁辞老,未济苍生曷敢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