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旁观者清

旁观者清

置身于事情局外的人,比当事者看得清楚。原作“旁观见审”。出自唐元行冲之语。元行冲(653-729年),名澹(dàn淡),以字行。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博学多通,尤善音律及训诂之书。进士及第。累迁通事舍人,太常少卿。开元初曾任岐州刺史、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大理卿等,但他志在著作,不愿任此类职务,遂改任弘文馆学士、国子祭酒等职。曾编过《魏典》三十篇,并为唐玄宗自注的《孝经》和魏徵所著《类礼》一书撰义疏。但后者因张说等人的反对,未能在国子学中使用。为此,他又著《释疑》篇以自释。其中便曾讲到“往往当局者迷惑,而‘傍观见审’。”后人遂作“旁观者清”。

【出典】:

旧唐书》卷102《元行冲传》3179页:“客曰:‘当局称迷,傍观见审,累朝铨定,故是周详,何所为疑,不为申列?’”

【例句】: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9“说起来,下棋的最怕傍人观看。常言道,傍观者清,当局者迷。” 清·曹雪芹《红楼梦》55回:“俗语说:‘旁观者清’,这几年姑娘冷眼看着,或有该添该减的去处,二奶奶没行到,姑娘竟一添减。”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26回:“从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姐姐细想这宝砚雕弓,岂不是天生地设的两桩红定?”


主谓 旁观的人比当事者看得更清楚。语出《红楼梦》55回:“俗话说旁观者清。”费宏达《女人们》:“常言道当事者迷,~,自己怎么给粘糊了。”△多用于表现人们对事情的认识方面。→洞若观火 ↔当事者迷。 也作“傍观者清”。


【词语旁观者清】  成语:旁观者清汉语词典:旁观者清

猜你喜欢

  • 七年而后知

    源见“七年辨材”。比喻贤才见知之晚。唐白居易《寓意》诗之一:“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

  • 何以聚人曰财

    用什么来聚集人群?那就要有财物。 古代儒家强调理财的重要。因为它可以使民生充裕,社会安定。语出《易.系辞下》:“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梁书.徐勉传》:“且释

  • 书柿叶

    源见“柿叶学书”。谓勤俭学书。宋苏轼《孙莘老寄墨》诗:“瓦池研灶煤,苇管书柿叶。”

  • 鲛人泣珠

    旧题汉郭宪《洞冥记》卷二:“〔吠勒国人〕乘象入海底取宝,宿于鲛人之舍,得泪珠,则鲛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晋张华《博物志》卷九:“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

  • 率尔操觚

    晋陆机《文赋》:“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意谓文思敏捷,成文迅速。后因以“率尔操觚”指草率成文。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太仓州志》:“于地方利病,剀切言之,洵非率尔操觚。”偏正 率尔,轻率随意的

  • 楚材杞梓

    同“楚材”。清祁寯藻《喜闻黄州克复即贺雷少泉》诗:“楚材杞梓归开府,鄂渚旌旗据上游。”

  • 檀越

    佛家语。谓向佛门布施财物的施主。《后汉书.西域传论》唐代李贤注引《本行经》:“尔时菩萨观己,示同诸天五衰相现。命诸同侣,波斯匿王等入诸王中生,皆作国王,与我为檀越。”【词语檀越】   汉语大词典:檀越

  •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祖述:谓奉行其道。尧舜:唐尧虞舜。宪章:法制。这里用如动词,是守其法制的意思。文武:周文王、武王。 奉行尧舜之道,遵循文武之法。这是古代儒家的传统立场。语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儒家者流,游文

  • 阚月

    《太平御览》卷三九八引三国 吴谢承《会稽先贤传》载:阚泽十三岁时,梦见自己的名字悬在月中,后学成升进。后即以“阚月”比喻人才名著称于世。唐骆宾王《伤祝阿王明府》诗序:“乃当名悬阚月,德贯陈星。”【词语

  • 断机择邻

    见“孟母三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