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

原作“有生于无”,意谓具体事物都是由看不见的道中产生。后则由此演化为无中生有,意指本无其事而凭空捏造。老子认为,向相反的方向变化,是道的运动,柔弱是道的作用,天下万物都生于看得见的具体事物,而具体事物是由看不见的道中产生的。

【出典】:

《老子》40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例句】:

《古今杂剧·度黄龙一》:“你两个无中生有,胡说了这一日,把我饿得来肝肠寸断,你还说嘴哩。”


主谓 原是道家对世间事物朴素辩证的看法,后多指本无其事,凭空捏造。语本《老子》40章:“天下万物生于事,有生于无。”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不过中国的有一些士大夫,总爱~,移花接木的造出故事来。”△贬义。用于凭空捏造方面。→捕风捉影 向壁虚造


解释本来为道教语,是说一切“有”都生于“无”。后来变为贬义词,比喻没有事实地凭空编造。

出处《老子》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水浒传》第三十四回:“花荣陪着笑道:‘总管容复听禀:量花荣如何肯背反朝廷?实被刘高这厮,无中生有,官报私仇,逼迫得花荣有家难奔,有国难投。’”

在《老子》中,“有”和“无”是两个抽象的哲学概念,他们相辅相成,能相互转化。三国时的王弼在给上面所引的话语作注时即说:“‘有’从‘无’开始,假如‘有’达到它的极点,就又将变为‘无’。”

水浒传》中,宋江、花荣被清风寨知寨刘高和青州兵马都监黄信捉拿,在押解途中由清风山英雄救获,并顺便俘虏了刘高。黄信逃回清风寨后向总管青州兵马的统制、霹雳火秦明求救。秦明带兵攻打清风山,和花荣对阵时喝骂花荣背叛朝廷,花荣赔笑说:“请您海涵听我解释:您想我花荣怎肯背叛朝廷?其实是被刘高这个坏人无中生有地陷害。他公报私仇,逼得我有家难回,报国无门,暂时栖身于此,请总管详察。”秦明作战失败,宋江等人用计使知府误以为秦明已反叛,杀了秦明的妻小,并上报朝廷通缉。秦明无奈,只得返回清风山入伙,成为水浒一百单八将中的一员。

例句

他决不会做无中生有、陷害同学的事。


【词语无中生有】  成语:无中生有汉语词典:无中生有

猜你喜欢

  • 浙东三黄

    指明末清初浙东学者黄宗羲及其弟宗炎、宗会。《清史稿.黄宗羲传》谓黄宗羲与“弟宗炎、宗会,并负异才,自教之,有‘浙东三黄’之目。”

  • 修文白玉

    源见“地下修文”、“玉楼受召”。指文人之死。明张煌言《挽董天鉴孝廉》诗之二:“结客黄金良不易,修文白玉竟何如!”

  • 寄声

    托人转达话语.《汉书.赵广汉传》:“界上亭长寄声谢我。”【词语寄声】   汉语大词典:寄声

  • 衔须温序

    源见“温序须”。指慷慨就义者。柳亚子《悼李守常烈士》诗:“夺笔江淹才是梦,衔须温序死犹生。”

  • 可立而待

    可以马上等到结果。 表示事件迅即发生。语出《孟子.离娄下》:“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七:“僧化成曰:‘吕给事为参政,譬如草屋上置鸱吻耳。’‘

  • 昆吾锋

    源见“昆吾”。喻指杰出人物。唐李华《寄赵七侍御》诗:“纬卿陷非罪,折我昆吾锋。”【词语昆吾锋】   汉语大词典:昆吾锋

  • 不疑辞婚

    《汉书.隽不疑传》:“隽不疑字曼倩,勃海人也。……天子与大将军霍光闻而嘉之,曰:‘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於大谊。’繇是名声重於朝廷,在位者皆自以不及也。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辞,不肯当。”始元五年(昭

  • 凿壁生

    源见“凿壁偷光”。指家贫苦读的学生。宋陈师道《简令由司理》诗:“居连里巷室连甍,多谢能容凿壁生。”【词语凿壁生】   汉语大词典:凿壁生

  • 鬻矛誉楯

    源见“自相矛盾”。谓自相抵触,不能两立。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是楚人鬻矛誉楯,两难得而俱售也。”【词语鬻矛誉楯】  成语:鬻矛誉楯汉语大词典:鬻矛誉楯

  • 唐举

    借指相术者。唐钱起《同邬戴关中旅寓》诗: “吞悲问唐举、何路出屯蒙。” ●《荀子·非相》:“今之世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 又见《史记·蔡泽列传》: “蔡泽者,燕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