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

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谓目光敏锐,观察细致,连最微小的东西也能看到。后常用以形容人能洞察事理。孟子在劝告齐宣王推行仁政时举例说,如果有人禀告大王,他的力气能够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却拿不起一根羽毛;他的视力能够看清秋天里刚换过的兽毛的末梢,却看不见一大车木柴。那么您会同意这种说法吗?通过这个例子,他揭示了当时诸侯不是不能实行仁政,而是不愿实行仁政。

【出典】: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足舆薪,则王许之乎?’”

【例句】:

艺文类聚》17《慎子》:“离朱之明,察毫末于百步之外。” 战国·商鞅《商君书·弱民》:“今离娄见秋毫之末,不能明目易人。”


述宾 明,清楚,敏锐。秋毫,比喻极微小的事物。比喻能目光锐利、能洞察一切事物。语本《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好在皇上圣明,~。”△褒义。用于形容对人或事物观察的认识。→一叶知秋 洞若观火 洞察一切 明辨是非 ↔混淆黑白 泾渭不分熟视无睹


【词语明察秋毫】  成语:明察秋毫汉语词典:明察秋毫

猜你喜欢

  • 扶抟

    源见“鲲鹏展翅”。指暴风。元 萨都剌《山中怀友》诗之三:“高林容偃蹇,众翼避扶抟。”亦指腾飞。明何景明《赠樊生鹏》诗:“即看成羽翼,何日起扶抟?”【词语扶抟】   汉语大词典:扶抟

  • 三雅

    《太平御览》卷八四五引《典论》:“刘表有酒爵三,大曰伯雅,次曰仲雅,小曰季雅。伯雅容七升,仲雅六升,季雅五升。”后因以“三雅”泛指酒器。晋张华《轻薄篇》:“三雅来何迟,耳热眼中花。”清周亮工《寄闽南江

  • 鸟焚鱼烂

    《易.旅》:“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公羊传.僖公十九年》:“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鱼烂而亡也。”何休注:“鱼烂从内发,故云尔。”后因以“鸟焚鱼烂”谓因内乱而覆亡。《旧唐书.僖宗纪》:

  • 平视获罪

    陈寿《三国志.魏志.刘桢传》“桢以不敬被刑,刑竟署吏”下裴松之注引《典略》曰:“其后太子(指魏文帝曹丕,当时魏武帝曹操在位,故称太子)尝请诸文学,酒酣坐欢,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咸伏,而桢(刘桢,字

  • 席地幕天

    源见“刘伶好酒”。形容纵饮酣畅,疏狂放达。唐韩偓《惆怅》诗:“何如饮酒连千醉,席地幕天无所知。”见“幕天席地”。唐·韩偓《惆怅》:“何如饮酒连千醉,~无所知。”【词语席地幕天】  成语:席地幕天汉语大

  • 兰亭帖

    源见“兰亭会”。全称《兰亭集序帖》,别称《临河序帖》、《禊帖》。是王羲之在兰亭宴集上写的序文。书法遒媚劲健,绝代更无,为历代最著名的行书法帖。法帖唐时为太宗所得。太宗死,以殉葬。存世者,唐摹墨迹以褚遂

  • 解推

    同“解衣推食”。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素荷解推,情谊应敦。”【词语解推】   汉语大词典:解推

  • 曲高寡和

    同“曲高和寡”。唐张说《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诗:“曲高弥寡和,主善代为师。”

  • 墙东避地

    源见“墙东”。指隐居之地。清 曹经沅《经云阳涂氏瑞芝书屋》诗:“瀼西是处无安土,奈此墙东避地情。”

  • 鼠目獐头

    同“獐头鼠目”。宋 王十朋《次韵潘先生莫春感怀见寄》:“鼠目獐头多富贵,兔葵燕麦自悲伤。”《水浒传》第八九回:“好赂贪财,前后悉鼠目獐头之辈。”见“獐头鼠目”。《水浒传》89回:“好赂贪财,前后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