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望门投止

望门投止

形容人在窘迫之中,来不及选择生存之处,见到人家即要求藏起来。张俭(115-198年),字元节,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桓帝延熹八年(165年),张俭在任山阳东部督邮时,曾向朝廷揭发宦官侯览及其家属犯下的罪恶。不久,侯览党羽即告发张俭与同郡24人共为部党,朝廷即下令逮捕张俭。张俭被迫四处逃亡。所至之处,顾不得问明主人身分,即要求隐藏其家。由于人们敬仰张俭不畏权贵,所以也都愿意为他提供隐身之所,即使家破人亡也在所不惜。

【出典】:

后汉书》卷67第2210页,《党锢·张俭》:“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例句】: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连动 逃难或出奔时,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求得暂时存身。形容窘迫中暂求隐匿。语出《后汉书·张俭传》:“俭得亡命,困迫循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朱自清《论气节》:“那时逃亡的党人,家家愿意收留着,所谓‘~’,也可以见出人民的态度,这种党人,大家尊为气节之士。”△多用于描写处境的窘迫。


【典源】 《后汉书·党锢列传·张俭传》: 张俭字元节,“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今译】 后汉张俭字元节,为官正直,任山阳郡东部督邮,当权宦官中常侍侯览家在所管地内,残害百姓,张俭上奏弹劾侯览罪恶,因而与侯览结仇。后侯览借故加罪张俭,捉拿他。张俭逃走,路上见人家便去投宿,人家都钦重他的高风亮节,冒着灭家的危险收留他。

【释义】 后以此典指亡命逃难; 也用以指飘泊无依。

【典形】 飘零张俭、破家张俭、逃张俭、望门投止、无家张俭、一身作客、望门投鞭、张俭无家。

【示例】

〔飘零张俭〕 清·钮琇《感事》:“恸哭范滂犹有母,飘零张俭已无家。”

〔破家张俭〕 清·计东《答云间蒋驭闳》:“破家张俭飘零久,赁保王成辛苦多。”

〔逃张俭〕 清·沈钦圻《后咏史》:“不容党锢逃张俭,只许烟花选莫愁。”

〔望门投止〕 清·谭嗣同 《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无家张俭〕 清·左辅《南浦·夜寻琵琶亭》:“我是无家张俭,万里走江城。”

〔一身作客〕 明·钱晔《赠周岐凤》:“一身作客如张俭,四海何人是孔融。”


【词语望门投止】  成语:望门投止汉语词典:望门投止

猜你喜欢

  • 怀宝夜行

    怀中藏有财宝而夜行。比喻冒险。《战国策.秦策》:“臣闻怀重宝者,不以夜行;任大功者,不以轻敌。”

  • 刘伶天幕

    《文选》卷四十七晋.刘伯伦(伶)《酒德颂》:“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唯酒是务,焉知其余。”晋.刘伶为“竹林七贤”之一,

  • 王乔飞凫

    源见“王乔凫舄”。美称出仕。清方文《天台图歌为迁安刘明府初度》:“君不见《列仙传》,王乔飞凫临叶县。”

  • 出人意表

    出:超出。表:外。出乎人的意料之外。袁宪(529-598年),字德章,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为人正直,官至陈尚书仆射,陈后主称之为骨鲠之臣。隋灭陈时,众官皆散,只有表宪跟随后主。隋文帝很敬佩他的节

  • 缁衣

    《诗经.郑风.缁衣》:“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授予子之粲兮。……缁衣之蔗兮,敝、予又改为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缁衣序》:“缁衣,美武公也。父子并为周司徒,善于其

  • 投匮

    同“投匦”。《宋史.瀛国公纪》:“命诸制司各举才堪将帅者十人,不限偏裨士卒,如不隶军中者,许投匮自荐。”【词语投匮】   汉语大词典:投匮

  • 谢师归养亲

    《韩诗外传》卷九之三:“孔子出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之驱之!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鎌,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好学,周游诸侯,以

  • 六奇计

    同“六出奇计”。宋哀长吉《齐天乐.贺人入赘》词:“万卷书传,六奇计运,冰玉炯然清润。”

  • 叹良弓

    源见“烹狗弓藏”。感叹功臣遭弃。元 薛昂夫《朝天曲.咏史》曲:“沛公,大风,也得文章用。却教猛士叹良弓,多了游云梦。”

  • 诈取豪夺

    见“巧取豪夺”。茅盾《路》7:“暑假以后他自己的吃饭问题还不知道落在何处,胁肩谄笑是不屑,~又不能。”【词语诈取豪夺】  成语:诈取豪夺汉语大词典:诈取豪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