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染指于鼎

染指于鼎

比喻占取非所应得利益。公元前605年,楚国送给郑灵公一只甲鱼。当时郑国大夫公子宋、公子家二人正在入朝,突然,公子宋的食指跳动不已,就把它给子家看,说,以往我发生这种情况,一定会尝到新奇的美味。等到进朝后,厨子正准备把甲鱼切块,两人相视而笑。郑灵公问他们为什么笑,子家就把刚才的情况告诉了郑灵公。等到把甲鱼炖好赐给大夫吃的时候,也把公子宋招来却偏不给他吃。公子宋发怒,把手指蘸在鼎里,尝了尝味道退了出去。郑灵公也生了气,想处死公子宋。公子宋和公子家先行下手。当年夏天,他们杀死了郑灵公。

【出典】:

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子家曰:‘畜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反谮子家。子家惧而从之。夏,弑灵公。”

【例句】:

全唐诗》610皮日休《酒中十咏酒床》:“开眉既压后,染指偷尝处。”


述补 鼎,古代烹煮食物的器具。用手指在鼎中蘸一下,品尝滋味。后比喻攫取非分的利益。《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尝之而出。”△贬义。多用于描写谋篡作恶。→染指垂涎 馋涎欲滴 垂涎三尺 ↔不忮不求。 也作“染指羹鼎”。


【词语染指于鼎】  成语:染指于鼎汉语词典:染指于鼎

猜你喜欢

  • 山呼万岁

    源见“嵩岳三呼”。表示向帝王祝颂。元 蒲道元《秦楼月》词:“群臣虎拜同归美。同归美,山呼万岁,太平天子。”述宾 山呼,原嵩呼。臣对君高呼万岁。封建时代臣下对皇帝的祝颂礼仪。语本《汉书·武帝纪》:“翌日

  • 乡党尚齿

    齿:年齿。在乡里中尊重年高者。《孟子.公孙丑下》:“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又《庄子.天道》:“宗庙尚亲,朝廷尚尊,乡党尚齿,行事尚贤,大道之序也。”

  • 啖饭

    只会吃饭。《隋书.贺若弼传》:“文帝曰:‘我以杨素、高颎( ㄐㄩㄥˇ jiǒng 窘)为宰相,汝每昌言,此二人惟堪啖饭,何耶?’”昌言:直说。后人用“啖饭”来骂人的无用。【词语啖饭】   汉语大词

  • 击钟陈鼎

    参见:击钟鼎食见“击钟鼎食”。唐·崔尚《唐天台山新桐柏观之颂序》:“以为服冕乘轩者,宠患吾身也;~者,味爽人口也。遂乃捐公侯之业,学神仙之事。”【词语击钟陈鼎】  成语:击钟陈鼎汉语大词典:击钟陈鼎

  • 玉笋之班

    同“玉笋班”。《镜花缘》六七回:“颂椒语拙,得联玉笋之班;咏絮才疏,许侍珠樱之宴。”

  • 鱼水

    《管子.小问》:“管仲曰:‘然公使我求宁戚,宁戚应我曰:‘浩浩乎!’吾不识。’婢子曰:‘《诗》有之:浩浩者水,育育者鱼。未有室家,而安召我居?宁子其欲室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于

  • 五斗折腰

    源见“不为五斗米折腰”。指为了微薄的官俸而屈身事人。宋黄庭坚《次韵寅庵》之二:“五斗折腰惭仆妾,几年合眼梦乡闾。”【词语五斗折腰】  成语:五斗折腰汉语大词典:五斗折腰

  • 烟视媚行

    《吕氏春秋.不屈》:“人有新娶妇者,妇至,宜安矜,烟视媚行。”烟视:微视。媚行:徐行。“烟视媚行”谓行动文静安详。并列 烟视,微微地看;媚行,慢慢地走。形容庄重、安详的举止。语出《吕氏春秋·不屈》:“

  • 贾生涕

    《汉书.贾谊传》载:汉文帝时,天下初定,制度疏阔,匈奴侵边,诸侯王不服,“谊数上疏陈政,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 安土恋本

    见“安土重迁”。《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二年》:“(高闾上表)且~,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