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栾巴噀酒

栾巴噀酒

葛洪神仙传.栾巴》载:东汉成都人栾巴,精于道术,一次在朝廷大宴中,将皇帝赐的酒洒向西南,朝廷要治他不敬之罪,他说:“臣适见成都市上火,故臣漱酒为雨救之,非敢不敬。”探问之,果然。后用为救火之典。唐李瀚蒙求》:“栾巴噀酒,偃师舞木。”清袁枚《随园随笔.古书所载不同》:“世传栾巴噀酒水救火,而《后汉书.方术传》噀酒救火者樊英郭宪,横非栾巴也。”


【典源】 晋·葛洪 《神仙传·栾巴》:“(栾巴) 征为尚书郎,正旦大会,巴后到,有酒容,赐百官酒,又不饮而西南向噀 (xun) 之。有司奏巴不敬,诏问巴。巴曰:‘臣乡里以臣能治鬼护病,生为臣立庙。今旦有耆老,皆来臣庙中享,臣不能早饮之,是以有酒容。臣适见成都市上火,臣故漱酒为尔救之,非敢不敬,当请诏问,虚诏抵罪。’乃发驿书问成都,已奏言: 正旦食后失火,须臾,有大雨三阵,从东北来,火乃止,雨着人皆作酒气。”《后汉书·栾巴传》注亦引之。《后汉书·方术列传·樊英传》:“尝有暴风从西方起,英谓学者曰:‘成都市火甚盛。’因含水西向漱之,乃今记其日时。客后有从蜀都来,云‘是日大火,有黑云卒从东起,须臾大雨,火遂得灭。’于是天下称其术艺。”一般称引栾巴事。

【今译】 后汉时栾巴任尚书郎,元旦群官聚会,栾巴来迟,而且面带酒色,皇帝赐酒又不饮而向西南方喷出去。有纠察官员奏巴不敬之罪,皇帝责问,栾巴说:“臣家乡的人因为臣能驱鬼治病,为臣立庙,今天元旦故乡父老都来庙中祭祀,我不能喝早酒,因此面带酒色。刚才臣见成都市上失火,因而漱酒去扑救,并非不敬,陛下可以发诏去问。”于是发驿书问成都,不久成都来奏: 元旦食后失火,不一会,有大雨三阵,从东北来,将火扑灭,雨中带有酒气。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饮酒或失火事。

【典形】 巴噀火、成都酒、成都救火、西南噀酒、噀酒、噀雨巴。

【示例】

〔巴噀火〕 唐·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九钻巴噀火,三蛰楚祠春。”

〔成都酒〕 明·汤显祖《壬申除夕邻火延尽余宅》:“正旦成都酒,糜家好妇车。”

〔成都救火〕 北周·庾信《正旦蒙赵王赍酒》:“成都已救火,蜀使何时回?”

〔西南噀酒〕 唐·岑参《醴泉东溪送程皓入蜀》:“西南如噀酒,遥向雨中看。”

〔噀酒〕北周·庾信《见游春人》:“那能学噀酒,无处似栾巴。”

〔噀雨巴〕 宋·苏轼《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云蒸作雾楷,火灭噀雨巴。”


【词语栾巴噀酒】  成语:栾巴噀酒汉语词典:栾巴噀酒

猜你喜欢

  • 阮籍之悲

    同“阮籍哭”。南朝 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中吕四月》:“但某穷途异县,歧路他乡,非无阮籍之悲,诚有杨朱之泣。”

  • 翠娥酬?駬

    源见“妾换马”。指人的倜傥风流。唐刘禹锡《裴令公见示诮乐天寄奴买马绝句》:“若把翠娥酬?駬,始知天下有奇才。”

  • 抚字催科

    唐韩愈《顺宗实录四》:“〔阳城〕出为道州刺史……一不以簿书介意,税赋不登,观察使数诮让。上考功第,城自署第曰:‘抚字心劳,征科政拙,考下下。’”后以“抚字催科”指地方官吏的治政。清李渔《慎鸾交.谲讽》

  • 社栎

    源见“樗栎”。里中不材之木。喻无所可用。宋李纲《谢琼林苑赐御宴表》:“伏念臣社栎散材,康瓠小器,力学粗知于忠义,逢时窃意于功名。”亦喻不材之人安全高寿。宋陆游《园中作》诗:“万事谁能料,社栎老不僵。”

  • 毛遂堕井

    晋.葛洪《西京杂记》卷六:“赵有两毛遂,……野人毛遂堕井而死,客以告平原君,平原君曰:‘嗟乎!天丧予矣。’既而知野人毛遂,非平原君客也。”战国时候,赵国有两个人都叫毛遂。有一天,野人毛遂掉到井里淹死了

  • 急迫助长

    源见“揠苗助长”。谓违反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明魏校《论学书》:“五峰之学,不务涵养本原,只要执发见一端,便张皇作用,故有急迫助长之病。”

  • 阻却王弘

    同“白衣人远”。元乔吉《折桂令.重九后一日游蓬莱山》:“重阳雨冷风清,阻却王弘,淡了渊明。”

  • 柱史犹龙

    源见“老龙”。指老子道之高深莫测。南唐李中《经古观有感》诗:“漆园化蝶名空在,柱史犹龙去不归。”

  • 汉皋捐珮

    同“汉皋解佩”。清查慎行《沁园春.虎丘买水仙戏填一阕》词:“洛浦凌波,汉皋捐珮,想像冰肌映玉颜。”此写水仙如汉水上解佩仙女。

  • 开宗明义第一章

    开宗:阐明宗旨。明义:说明义理。 原是《孝经》第一章篇名。 后指作文或讲话首先说明主旨。语出《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邢昺疏:“开,张也;宗,本也;明,显也;义,理也。言此章开张一经之宗本,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