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榆塞

榆塞

古代北方边塞累石为城,种植榆树。王恢(?——前133年),燕(今河北)人,初为边吏,熟悉匈奴情况,任大行(即大行人,官名,负责掌管天子和诸侯间的礼仪)。元光二年(前133年),他反对与匈奴和亲,建议派人诱致匈奴单于,伏兵出击。他说:“秦朝时蒙恬(秦朝名将,秦统一六国后,他率兵30万人击退匈奴,并修筑长城)向匈奴发动进攻,击退胡兵几千里,把黄河当作北方边境,垒石砌成城墙,种植榆树,驻兵戍守边塞,使匈奴不敢放马到黄河饮水。对匈奴只可以用威力去摄服,而不能用仁义去取悦、讨好。”后以“榆塞”为典,泛指边塞。

【出典】:

汉书》卷52《韩安国传》2398、2401页:“匈奴来请和亲,上下其议。大行王恢,燕人,数为边吏。”“恢曰:‘……及后蒙括为秦侵胡,辟(屏除,此指驱逐)数千里,以河(黄河)为竟(境),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匈奴不敢饮马于河,置烽燧(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然后敢牧马。夫匈奴独可以威服,不可以仁畜(xù旭,取悦、讨好)也。”如淳注曰:“塞上种榆也。”

【例句】:

唐·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干。” 宋·刘克庄《沁园春·七和》:“榆塞外,恰枣红时候,想羽书忙。” 宋·刘克庄《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 清·文廷式《忆旧游·秋雁》:“怯霜飞榆塞,月冷枫江,万里凄清。”


【词语榆塞】   汉语词典:榆塞

猜你喜欢

  • 田家紫荆

    同“田氏紫荆”。清唐孙华《哭大兄允中》诗:“白头兄弟相依切,零落田家旧紫荆。”【典源】 《艺文类聚》卷八十九引周景式《孝子传》曰:“古有兄弟,忽欲分异。出门见三荆同株,接叶连阴,叹曰:‘木犹欣聚,况我

  • 砺山带河

    同“河山带砺”。宋葛长庚《沁园春》词:“大丈夫儿,冰肝玉胆,砺山带河。”见“河山带砺”。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86回:“因得优待条件,勒诸宪章,~,永永无极。”【词语砺山带河】  成语:砺山带

  • 交淡水

    参见:淡若水

  • 绣衣人

    同“绣衣持斧”。宋葛胜仲《临江仙》词:“九天持斧客,来作绣衣人。”

  • 碧梧栖老凤凰枝

    绿色梧桐是风凰栖老之枝。 后借喻夫妻双双相偕到老。语出唐.杜甫《秋兴八首之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元.无名氏《百花亭》四折:“你可待碧梧栖老凤凰枝,谁承望东岳新添速报司。早则西风了

  • 一阔脸就变

    阔:本为阔绰,富有。这里指政治地位上升。 人一变阔,就摆架势,翻脸不认人。 形容政客嘴脸。语出鲁迅《赠邬其山》:“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涂怀章《

  • 倚闾

    同“倚门倚闾”。唐杨炯《从甥梁锜墓志铭》:“望吾子者,空怀倚闾之叹;嗟余弟者,独有亡琴之悲。”宋楼钥《送潇宰富阳》诗:“三年待汝归,二亲真倚闾。”【词语倚闾】   汉语大词典:倚闾

  • 门堪罗雀

    同“门可罗雀”。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沿袭》:“然丁晋公诗固尝云‘屋可占乌曾贵仕,门堪罗雀称衰翁’矣。”见“门可罗雀”。金·元好问《寄西溪相禅师》:“~仍未害,釜欲生鱼当奈何。”【词语门堪罗雀】  成语

  • 题凤

    《世说新语.简傲》:“嵇康(三国时魏国人,字叔夜,博学多才,喜好老庄,性体旷达,为竹林七贤之一)与吕安(三国魏东平人,字仲悌,他是嵇康的好友)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嵇康兄)出户

  • 北海尊罍

    同“北海尊”。宋柳永《玉蝴蝶》词:“好雍容、东山***,堪笑傲,北海尊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