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小雅.甫田》:“今适南亩,或耘或耔。”谓除草培土。后因以“耘耔”泛指从事田间劳动。汉张衡《东京赋》:“兆民劝於疆埸,感懋力以耘耔。”晋陶潜《归去来兮辞》:“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词语耘
同“小鲜烹”。唐刘长卿《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诗:“地偏方言异,身微俗虑并。家怜双鲤断,才愧小鳞烹。”
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庞。 原形容琵琶女的羞怯神态。 后也形容人做事遮遮掩掩。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罗维扬《文学咏叹调.桂林默
见“争臣”条。【词语诤臣】 汉语大词典:诤臣
源见“三冬足文史”。形容勤奋读书。清顾炎武《寄李生云霑》诗:“岁晚漳河朔雪霏,仆夫持得尺书归。三冬文史常堆案,一室弦歌自掩扉。”
《汉书.何武传》载:何武任扬州刺史时,“行部必先即学官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作为一州刺史的何武十分重视儒生,后因以“诸生何武”为地方长官重视文士之典。清黄景
《孟子.滕文公下》:“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后以“洪水猛兽”称为害极大的人或事物。清叶廷琯《鸥陂渔话.东坡画像赞》:“彼为士大夫者,或反詈为害,甚洪水猛兽。”并列 比喻带
《汉书.郊祀志》:“康后闻文成死(康后,汉胶东王后;文成,方术之士),而欲自媚于上(汉武帝),乃遣栾大入(胶东王宫人,后为尚方。宫人、尚方皆官名。宫人,主管君主日常生活事;尚方,主管配制药品),因乐成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介之推从晋文公流亡,割股食公,有功而不受禄,隐入绵山。后晋文公焚烧树林欲将其逼出,介之推抱树被焚死。后以“焚林”为求取贤士的典故。《周书.苏亮等传论》:“既焚林以访阮,亦榜道
同“萧史”。宋赵以夫《二郎神.次方时父送春》词:“我酌君斟,我词君唱,谁似卿卿箫史。”清李渔《慎鸾交.目许》:“却像要趁扁舟,入五湖,随箫史,归蓬岛。”【词语箫史】 汉语大词典:箫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