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死有余辜

死有余辜

谓罪大恶极,一死尚不足以抵罪。《汉书.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咎(一读 ㄐㄧㄡˋ jiù 救,一读 ㄍㄠ gāo 高,此处读 ㄍㄠ gāo 高)繇( ㄧㄠˊ yáo 摇):即皋陶,舜时掌刑法的大臣。


述补 辜,罪。死了也还有罪。形容罪大恶极。《汉书·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贬义。多用于描写罪责方面。→罪不容诛十恶不赦 ↔功标青史。也作“死有余僇”、“死有余责”、“死有余诛”、“死有余罪”。


解释辜:罪,罪过。即使死了也不足以抵其罪。形容罪大恶极。

出处汉书·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

路温舒是东汉巨鹿东里人。他父亲是东里的守门人,让路温舒放羊。路温舒把蒲草编联起来,抄写书籍,逐渐积累了不少学问,得以做了一个管理监狱的小吏。他又专心学习法令,县里遇到疑难事情大家都来问他。太守到县里来视察时,看到路温舒,非常欣赏他,让他担任治理监狱的官佐。后来,路温舒又学习《春秋》,懂得了治理国家的大义。

汉宣帝即位后,路温舒上书,认为应该崇尚德政,宽缓刑罚。他在上呈的奏章中说:“陛下刚刚登上最尊贵的位置,与天意相合,应当改变前代的过失,涤除繁琐的礼仪、政令和刑罚,革除人民的疾苦。我听说秦朝有十个失误,其中一个现在仍然存在,那就是办理狱讼的官吏。秦朝时,耻事文学,爱好勇武,看不起仁义的士人,看重治理监狱的官吏。那时,正直的劝谏称作诽谤,劝谏的忠言叫做妖言,儒生不为世用,忠言淤积于胸,阿谀奉承的声音充满了耳朵,真实的祸患被遮蔽起来,这便是秦朝灭亡的原因。现今天下没有战争和饥寒,父子夫妻能够致力于经营自己的家庭,但是这种太平还没有遍及天下,原因就在于狱讼这一祸患。现在的官吏把苛严当做明断,玩弄法律,使人深陷于罪者获得了公平的名声,真正公平断案的人反倒后患无穷。官吏们害怕案情上奏后被驳回,就对判词精心加以锤炼和罗织。这种情况下,上奏的判词写成后,即使咎繇来审理此案,也仍然会认为嫌犯即使死了也不足以抵罪。所以天下的祸患,没有比狱讼更大的;败坏法令,扰乱政治,离间亲近,堵塞正道,没有比狱吏更厉害的。希望陛下简省法治,宽缓刑罚,革除弊政,那么太平的风气可以在世上兴起,和乐就会像苍天一样没有穷尽。”宣帝认为路温舒说得很好,路温舒因此得以升迁,路家成为显贵的家族。


【词语死有余辜】  成语:死有余辜汉语词典:死有余辜

猜你喜欢

  • 虚弦

    同“虚弓”。宋苏轼《送范中济经略侍郎》诗:“号令耸毛羽,先声落虚弦。”【词语虚弦】   汉语大词典:虚弦

  • 鲲鹏水击三千里

    源见“鲲鹏展翅”。形容气魄宏大,志向高远。宋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诗:“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 浮云白雀

    唐.段成式《剑侠传》载:妙手空空儿(注:唐传奇小说中的剑客名)能“隐身浮云,浑然无迹”。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上》:“天翁姓张名坚,字刺渴,渔阳人。少不羁,无所拘忌。尝张罗,得一白雀,爱而养之。

  • 众口铄金

    比喻舆论所共同赞成和反对的,即使金子也能使之熔化。公元前524年,周景王下令改铸大钱。两年以后,他又下令搜集铜铁,铸造编钟。为此,单穆公、伶州鸠等先后进谏,周景王一概不听。公元前521年,编钟铸成。周

  • 神仙吏

    同“神仙尉”。唐岑参《送江陵泉少府赴任便呈卫荆州》诗:“神仙吏姓梅,人吏待君来。”【词语神仙吏】   汉语大词典:神仙吏

  • 桂籍

    源见“郤诜丹桂”。指科举登第人员的名籍。宋徐铉《庐陵别朱观先辈》诗:“桂籍知名有几人,翻飞相续上青云。”【词语桂籍】   汉语大词典:桂籍

  • 王掾黑头公

    源见“黑头公”。比喻年轻而有高才,少年得志。清吴伟业《寿总宪龚公芝麓》诗:“谈笑阮生青眼客,文章王掾黑头公。”

  • 邯郸鲁酒

    源见“鲁酒薄而邯郸围”。谓世事牵连,祸患难防。宋沈瀛《减字木兰花》词:“邯郸 鲁酒,却笑行人陵柏寿。”

  • 秀而不实

    《论语.子罕》:“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食者有矣夫!’”邢昺疏:“此章亦以颜回早卒,孔子痛惜之,为之作譬也。言万物育生而不育成者,喻人亦然也。”后以喻资质聪颖而不幸早死,或才能出众而功业不就

  • 罗雀

    源见“门可罗雀”。形容门庭寂静或冷落。宋刘克庄《凤凰阁》词:“安用羡伊结驷,叹侬罗雀。”【词语罗雀】   汉语大词典:罗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