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治境无虎

治境无虎

源见“渡虎”。称誉地方官吏政绩优良。宋黄庭坚《廖袁州次韵见答》诗:“传闻治境无戾虎,更道丰年鸣白鼍。”


【典源】 《北堂书钞》 卷七十五引吴·谢承《后汉书》:“刘昆迁弘农太守,先是崤险,驿道多虎灾,行旅不通。昆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负子渡河而去。”又引晋·华峤《后汉书》:“宋均迁九江太守,先是九江多虎,数伤民。均曰:‘咎在贪残,均今退贪残。’虎远渡江,不为民害。”《后汉书·刘昆列传》、《宋均列传》亦载。

【今译】 后汉刘昆任弘农太守,当地崤山道险,路上多虎,商旅无法通行。刘昆任官三年,仁化大行,虎都背着小虎渡河而去。又宋均迁九江太守,当地虎很多,伤害百姓,宋均整饬吏政,虎也远渡江,不再为害。

【释义】 后以此典称誉地方官吏政绩优良。

【典形】 渡河之兽、渡虎、虎渡江、九江渡虎、刘昆善政、所居猛兽奔、玄兽浮河、易俗去猛虎、治境无虎、虎知去境、虎渡河、负子渡河、渡河适他邦、相负渡江。

【示例】

〔渡河之兽〕 北周·庾信《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虽复兼能失治,未遣渡河之兽; 烽坼是警,实扰移关之民。”

〔渡虎〕 元·徐再思《蟾宫曲·送沙宰》:“岐麦林桑,渡虎驱蝗,人颂甘棠,春满琴堂。”

〔虎渡江〕度·张祜《投常州从兄十七中丞》:“旧爱鹏抟海,今闻虎渡江。”

〔九江渡虎〕 唐·李白《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九江皆渡虎,三郡尽还珠。”

〔刘昆善政〕 宋·陆游《虎洞》:“四郊无事民安静,有若刘昆多善政。”

〔所居猛兽奔〕 唐·李白 《赠宣城赵太守悦》:“出牧历三郡,所居猛兽奔。”

〔玄兽浮河〕 北周·庾信《周陇右总管长史豆卢公神道碑》:“名振赤山,威高青岭; 玄兽浮河,飞螟出境。”

〔易俗去猛虎〕 唐·岑参《送颜平原》:“易俗去猛虎,化人似驯鸽。”

〔治境无虎〕 宋·黄庭坚《廖袁州次韵见答》:“传闻治境无戾虎,更道丰年呜白鼍。”


猜你喜欢

  • 牛眠荫

    源见“牛眠地”。旧指已故亲长葬吉地而给予子孙的福荫。明 吾丘瑞《运甓记.庐山会合》:“问勋业从来有几,始信牛眠荫果奇。”

  • 绣衣玉斧

    同“绣衣持斧”。元 萨都剌《上内台治书阿鲁图立先茔石》诗:“獬豸峨冠侍紫皇,绣衣玉斧破炎荒。”

  • 竹林会

    同“竹林游”。唐李峤《饯骆》诗之二:“人追竹林会,酒献菊花秋。”唐储光羲《奉和韦判官献侍郎叔除河东采访使》:“超超青云器,婉婉竹林会。”

  • 击鼓传花

    同“击鼓催花”。《红楼梦》七五回:“贾母便命折一枝桂花来,叫个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若花在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清王韬《淞滨琐话.药娘》:“或折花枝以当酒筹,或击鼓传花,或彼此拇战,钏动花飞。

  • 湘女怨弦

    同“湘灵鼓瑟”。唐 王初《自和书秋》诗:“湘女怨弦愁不禁,鄂君香被梦难穷。”

  • 缑氏瓜

    唐代明崇俨的故事。《新唐书.明崇俨传》:“四月帝忆瓜。崇俨索百钱,须臾以瓜献,曰:‘得之缑氏老人圃中,’帝召老人问故,曰:‘埋一瓜失之,土中得百钱。’”【词语缑氏瓜】   汉语大词典:缑氏瓜

  • 怀璧为罪

    《左传.桓公十年》:“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乃献之。”后因以“怀璧为罪”指多财招祸或怀才遭忌。《三国志.华歆传》:“本

  • 不毛之地

    不生长五谷草木的地方,形容土地的贫瘠荒僻。《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之不毛之地。”也简作“不毛”。《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偏正 原指种不了五谷的地方。后泛指不长植物贫瘠

  • 召南棠

    同“召公棠”。《甘棠》三章,在《诗.召南》中,故称“召南棠”。唐柳宗元《弘农公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五十韵以毕微志》:“敬逾齐国社,恩比召南棠。”

  • 弄斧班门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儒林外史》第二八回: “先生大名,如雷灌耳。小弟献丑,真是弄斧班门了。” 参见:○班门弄斧见“班门弄斧”。《儒林外史》28回:“先生大名,如雷灌耳。小弟献丑,真是~了。”【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