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沾沾自喜

沾沾自喜

沾沾(zhān zhān瞻瞻):洋洋自得神态。此典指窦婴自以为是而洋洋得意。后以此典比喻自以为很好而得意起来。窦婴(?——前131年),字王孙,观津(今河北衡水东)人,窦太后侄儿。吴、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七诸侯国动乱时,窦婴被汉景帝任为大将军,守荥(xíng形)阳(今河南荥阳县东北),监督齐国(约今山东省大部地区)、赵国(约今河南省大部地区)两个战区之军队。吴、楚等七诸侯国之乱平定后,汉景帝奖功赐封窦婴为魏其(今山东临沂县南)侯。不久,桃(今河北衡水西南)侯刘舍免除丞相职务,窦太后多次提议由魏其侯窦婴担任。汉景帝刘启说:“太后难道认为我有所吝惜而不让魏其侯担任丞相?魏其侯这个人,平时表现自以为是而洋洋得意,他常常处事轻浮草率,难以担当丞相重任。”终于没有任用他。此典又作“沾沾自足”。

【出典】:

史记》卷107《魏其武安侯列传》2841页:“桃侯(刘舍,其父刘襄封桃侯,他继承爵位)免相,窦太后数言魏其侯。孝景帝曰:‘太后岂以为臣有爱(有所吝惜),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轻率),难以为相持重(担当重任)。’遂不用。”

【例句】:

宋·吕祖谦《东莱博议》:“立一善,修一行,沾沾自足,怠而不复前矣。” 宋·周密《齐东野语·文臣带左右》:“以鹘冠登壬辰科,沾沾自喜。”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会提学试,公子第一,生第二。公子沾沾自喜。”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他其实并不‘顾影自怜’,倒在沾沾自喜。” 老舍《青年作家应有的修养》:“当然,一本真正优秀的作品的确是个有价值的贡献,尽管一生只写过这么一本,功绩也不可抹杀。但是,作家自己却不该因此而抱定‘一本书主义’,沾沾自喜。”


偏正 形容洋洋得意、骄傲自满的样子。《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 魏其者,~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裴骃集解引张晏曰:“沾沾,言自整顿也。”刘卫华、张欣武《哈佛女孩刘亦婷》:“对此,婷儿没有丝毫的~,在她心目中,出演苍剧只是一次难得的社会实践,一次集中学习社会知识的机会。”△贬义。多用于骄傲自满、自以为是方面。→洋洋自得 ↔不骄不躁。也作“沾沾自好”、“沾沾自满”、“沾沾自足”。


【词语沾沾自喜】  成语:沾沾自喜汉语词典:沾沾自喜

猜你喜欢

  • 龟转印函

    同“龟回印转”。北周庾信《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旍节既秉,高蝉且珥,龟转印函,蛇盘绶笥。”

  • 丘迟文美

    丘迟(464-508年)字希范,吴兴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县)人。初仕齐朝,任殿中郎。入梁官至司徒从事中郎。他能文善诗,辞采富丽。高祖曾写《连珠》诗,诏群臣继作,数十人之中丘迟写得最好。天监四年(506年

  • 汗出如浆

    参见:汗逾水浆

  • 金縢议

    源见“金縢功”。谓代君王而死的奏议。唐曹唐《三年冬大礼》诗之四:“千官不起金縢议,万国空瞻玉藻声。”【词语金縢议】   汉语大词典:金縢议

  • 梅翁

    源见“吴市隐”。指汉梅福,用以称美隐逸之士。宋苏辙《寄梅仙观杨智远道士》诗:“梅翁 汉朝南昌尉,手摩龙鳞言世事。”【词语梅翁】   汉语大词典:梅翁

  • 食牛

    同“气食牛”。明李东阳《题日川休撰日会中书兄弟趋朝图》诗:“食牛惊坐客,渡蚁识胡僧。”【词语食牛】   汉语大词典:食牛

  • 众楚群咻

    源见“一傅众咻”。指众多外来的干扰。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百工居肆,欲其专也;众楚群咻,喻其散也。”主谓 咻,喧吵。众多的楚国人一起来喧扰。形容众多外来的干扰。语本《孟子·滕文公下》:“一齐人

  • 楚僚卧冰

    参见:剖冰求鲤

  • 马老知道

    同“老马识途”。清钱谦益《费县道中》诗之三:“枥中马老空知道,爨下车劳枉作薪。”

  • 先郭隗

    源见“黄金台”。指战国时燕昭王以礼招贤。清侯方域《赠梁明府》诗:“旧曾先郭隗,今始识韩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