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佛教称有形质能使人感触到的东西叫色。 佛家认为世间有形之万物,均为因缘所生,本非实有,所以一切都是虚幻的。语出《般若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宋.无
蚕织:蚕所织的茧。蟹匡:蟹甲象匡。蟹匡本不为蚕所设,但蚕须匡贮茧,比喻本来不相干的两事,因某种原因却发生了关系。《礼记.檀弓下》:“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成人曰:‘蚕则织而蟹
源见“折胶”。指秋季。《北齐书.文襄帝纪》:“今寒胶向折,白露将团,方凭国灵,龚行天罚。”《升庵诗话》卷十引隋江总《折杨柳》诗:“塞北寒胶折,江南杨柳结。”
明代一种文学创作主张。是七子派诗文理论的纲领性口号。提出者为前七子的领袖李梦阳。李梦阳(1473-1530年),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弘治七年(1494年)进士。曾任户部郎中,因反对宦
《汉书.朱云传》:“(汉)成帝时,帝师张禹为相,不能有所作为,朱云乃前以罪废锢(罢职入狱),又上书“请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西汉成帝时,槐里令朱云因为皇帝的老师,现丞相张禹毫无作为,上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王中郎(坦之)与林公绝不相得。王谓林公‘诡辩’;林公道王云:‘箸腻颜帢,?布单衣,挟《左传》,逐郑康成车后,问是何物尘垢囊!’”刘孝标注引《裴子》曰:“林公云:‘文
如同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形容把事情看得非常严重。出自唐人郑畋的事迹。郑畋(824-882年),荥阳(今河南荥阳)人。会昌进士,僖宗即位后,升任宰相。广明元年(880年),黄巢起义军攻占淮南郡县后,被任命
同“陶家菊”。唐王维《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琚十韵》:“董奉杏成林,陶潜菊盈把。”唐杜甫《秋尽》诗:“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
源见“三釜养”。谓父母待养。宋陈师道《送赵教授》诗:“可堪亲老须三釜,又着儒冠忍一羞。”
见“一客不烦二主”。《续传灯录·堂远禅师》:“一鹤不栖双木,~。”【词语一客不烦两家】 成语:一客不烦两家汉语大词典:一客不烦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