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王导之悲

王导之悲

晋书.周?传》:“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晋元帝司马睿)尽除诸王(刘隗,东晋大臣,他任镇北将军,握青、徐、幽、平四州军事大权,与王导、王敦势力相对立,颇受元帝信任),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将入,导呼?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急,帝纳其言。?喜饮酒,致醉而出。导犹在门,又呼?。?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导不知救己,而甚衔之。敦既得志,问导曰:‘周?、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又曰:‘若不三司,便应令仆邪?’又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告其诸子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公元三二二年(晋元帝永昌元年),王敦以诛刘隗为名起兵造反。刘隗乘机向元帝建议应尽杀王氏。王敦的堂弟王导恳求周?援救,周虽竭力保奏王导无罪,但王并不知,以此对周心怀愤懑。待王敦攻入建康后,争求对周?的处理意见时,王导沉默不语。王敦便将周杀死。后王导翻检宫中的文书档案时,发现了周?援救的表章,于是痛感辜负了良友,悲不自胜。后因用为辜负良友内疚悲痛之典。

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面前便失人,刘巴不与张飞语(见“不与张飞语”条);事后方思友,周?还厪(似应作觐)王导悲。”


猜你喜欢

  • 休龙淫母

    《南史.后妃列传》载,路太后生孝武帝,孝武帝即位,尊其为太后。太后居显阳殿,上于闺房之内,礼敬甚寡,有所御幸,或留止太后房内,故人间咸有丑声。《魏书.岛夷刘裕传》载,刘骏“并与母同行,宣淫肆意。”南朝

  • 茅容割鸡

    《后汉书.郭太传》附茅容:“茅容字季伟,陈留人也。年四十余,耕于野,时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林宗行见之而奇其异,遂与共言,因请寓宿。旦日,容杀鸡为馔,林宗谓为己设,既而已供其母,

  • 銮坡

    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五载:唐德宗时,尝移学士院于金銮殿旁的金銮坡上。后因以“銮坡”为翰林院的别称。明沈鲸《双珠记.廷对及第》:“职居鳌禁,名重銮坡。”清赵翼《彭芸楣尚书挽诗》:“同试銮坡赋独工,清班

  • 金鸡之恩

    源见“金鸡放赦”。谓朝廷赦罪的恩典。清周亮工《祭福建按察使程公仲玉文》:“卒蒙金鸡之恩,不作玉门之客。”

  • 隐侯

    《梁书.沈约传》载:南朝 梁文学家沈约曾为尚书仆射,卒谥“隐侯”。后以美称文人雅士。唐吴仁璧《南徐题友人邻居》诗:“待到秋深好时节,与君长醉隐侯家。”【词语隐侯】   汉语大词典:隐侯

  • 抹月批风

    宋代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贫家何以娱客,但知抹月批风。”抹、批:都是指切菜。抹,细切;批:薄切。意为用风月当菜肴,是文人表示家贫无可招待客人的戏言。并列 抹,细切;批,薄切。用风月当菜肴。文人常

  • 结草报恩

    形容受人之惠,感恩图报的心情。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犨有一个宠妾没有生儿子。魏犨生病后对他的儿子魏颗说,我死后,要让这个女人改嫁。到了他病危时却又改口要求让她殉葬。魏犨死后,魏颗将她改嫁,并且说,父亲病

  • 寿阳额

    源见“梅花妆”。指描梅花装点的额头。宋葛立方《满庭芳.簪梅》词:“君知否,寿阳额上,不似鬓边春。”

  • 婕妤咏

    源见“班姬咏扇”。指汉班婕妤所写《怨歌行》。抒发色衰失宠的哀怨之情。五代齐己《荆州新秋病起杂题》诗之六:“不同婕妤咏,托意怨君王。”

  • 箪瓢颜子

    源见“箪瓢陋巷”。美称安贫乐道的贤士颜回。唐白居易《过颜处士墓》诗:“箪瓢颜子生仍促,布被黔娄死更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