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田光伏剑

田光伏剑

指田光用剑自杀,表示不泄露国家机密。后以此典比喻义士信守诺言,不负重托。田光(?——前227年),战国时燕(Yān烟)国(都蓟,今北京城西南)侠士,为人智深而勇毅。因鞠武推荐,得与燕太子姬丹交往,燕太子姬丹与他谋划刺杀秦王政(即秦始皇)以报仇,田光力荐荆轲(Kē科)可以差遣。燕太子姬丹说:“希望通过田先生能够与荆轲结交,行吗?”田光说:“遵命。”立即起身,快步走出。燕太子姬丹送出门口,郑重嘱咐道:“我所陈述,先生所言,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啊!”田光俯身笑着说:“是。”田光曲背弯腰走去见荆轲,说道:“我与您要好,燕国人没有人不知道。现在燕太子姬丹听说我强壮时之作为,不知道我身体不及以前,他宠幸告诉我说:‘燕国和秦国不能两立,希望先生注意。’已把您介绍给燕太子姬丹,希望你拜访太子于宫中。”荆轲说:“谨领教。”田光说:“我听说过,年长有德之人行事,不让别人怀疑他。今燕太子姬丹告诫我说:‘我们所说,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这说明太子怀疑我。一个人之行为如果让别人怀疑。就不是有节操、有骨气。”田光想用自杀来激励荆轲,说道:“希望您即刻去见燕太子姬丹,就说我田光已死,以表明不会泄露。”于是割颈自杀而死。”此典又作“田光义”、“田光刎头”、“田光血”、“刎田光”、“田光一死”。

【出典】:

史记》卷86《刺客列传·田光》2530页:“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lǚ旅,曲背弯腰)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dài待,及)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吾闻之。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节操)侠(侠义)也。’欲自杀以激荆卿,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因遂自刎而死。”

【例句】:

三国魏·曹植《七启》:“故田光伏剑于北燕,公叔毕命于西秦。” 唐·陈子昂《燕太子》:“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 明·李东阳《易水行》:“田光刎头如拔毛,于期血射秦云高。” 清·赵执信《督亢怀古》:“但隆郭隗礼,不洒田光血。” 清·黄景仁《烈士行》:“击衣呼豫让,向风刎田光。” 清·刘震《易水歌》:“田光一死今古难,荆轲入秦发冲冠。”


【典源】 《战国策·燕策三》:“ (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愿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俛而笑曰:‘诺。’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史记·刺客列传》亦载。

【今译】 田光是燕国的侠义之士,燕太子丹为报秦国之仇,想托附田光,田光因自己年老,向太子丹推荐荆轲,太子丹说:“想通过先生结交荆轲,可以吗?”田光说:“完全可以。”马上起立走出。太子丹送他至门,说:“我所告知您的,先生所说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说出去。”田光俯身笑道:“好。”田光去见荆轲,说:“我与你友好,燕国无人不知。但我已年老,太子希望我帮他复仇,我向他推荐了你,望你去宫中见太子。”荆轲说:“一定按您说的办。”田光又说:“我听说长者的行为,不应使人怀疑。今太子嘱咐我,不要说出这件事,是太子对我不放心。行为让人不放心,称不上是侠义之士了。”想以自杀激励荆轲,说:“请你马上去见太子,就说我已死,肯定不会泄露了。”于是自刎而死。

【释义】 后以此典指义士信守诺言,不负所托,不惜生命。

【典形】 田光伏剑、田光刎头、田光血、田光一死、田光义、刎田光、何忍见田光、田光老矣。

【示例】

〔田光伏剑〕 三国·曹植《七启》:“故田光伏剑于北燕,公叔毕命于西秦。”

〔田光刎头〕 明·李东阳 《易水行》:“田光刎头如拔毛,于期血射秦云高。”

〔田光血〕 清·赵执信《督亢怀古》:“但隆郭隗礼,不洒田光血。”

〔田光一死〕 清·刘震《易水歌》:“田光一死今古难,荆轲入秦发冲冠。”

〔田光义〕 唐·陈子昂《燕太子》:“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

〔刎田光〕 清·黄景仁《烈士行》:“击衣呼豫让,向风刎田光。”


猜你喜欢

  • 齐人攫金

    《列子.说符》:“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音yù卖)金者之所,因攫(抓取的意思)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此事又见《吕氏

  • 康王晏起

    汉.刘向《列女传.仁智.魏曲活负传》:“周之康王,(以)夫人晚出朝,《关睢》起兴,思得淑女,以配君子。”《文选》卷六〇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唐.李善注引汉.应劭《风俗通》曰:“昔周康王一旦

  • 郢氏斤

    同“郢匠斤”。清李渔《怜香伴.蹴居》:“我私心,还自忖,怕遇着多才女伴联闺运,那时节有技难藏郢氏斤。”【词语郢氏斤】   汉语大词典:郢氏斤

  • 贪夫徇财,烈士徇名

    贪夫:贪婪的人。徇:同“殉”,为维护或追求某种东西而丧生。烈士:有节气有壮志的人。 贪婪的人为了财物而送命,好义的人为了名誉而献身。语出《史记.伯夷列传》:“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梁启超

  • 鸟革翚飞

    《诗.小雅.斯干》:“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朱熹集传:“其栋宇峻起,如鸟之警而革也,其檐阿华采而轩翔,如翚之飞而矫其翼也,盖其堂之美如此。”后以“鸟革翚飞”形容宫室壮丽。清 程允升《幼学琼林.宫室》:

  • 下里

    源见“曲高和寡”。指民间歌谣。晋陆机《文赋》:“缀《下里》与《白雪》,吾亦济夫所伟。”《老残游记》十回:“岂敢岂敢!只是《下里》之音,不敢入耳。”【词语下里】   汉语大词典:下里

  • 退徙三舍

    同“退避三舍”。汉王充《论衡.变虚》:“夫三恶言不能使荧惑守心,三善言安能使荧惑退徙三舍?”【词语退徙三舍】  成语:退徙三舍

  • 山阴帖

    源见“换鹅书”。指王羲之写的《黄庭经》。元于立《寄卢益修》诗:“剡水舟回应载雪,山阴帖在可笼鹅。”

  • 龙门礼士

    源见“李膺门”。谓贤尊援引,提拔后生。赵宗瀚《寄怀李印泉先生日本二首》诗之二:“龙门礼士膺名重,猿臂封侯广数奇。”

  • 飞杖锡

    同“飞锡”。唐刘长卿《寻白石山真禅师旧草堂》诗:“何时飞杖锡,终日闭苍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