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百日至三公

百日至三公

同“百日屡迁”。清唐孙华《闲居写怀》诗之六:“荀爽起布衣,百日至三公。”


【典源】《三国志·魏书·荀或传》裴松之注引晋·张璠《汉纪》 曰:“ (荀)爽字慈明,幼好学,年十二,通《春秋》、《论语》,耽思经典,不应征命,积十数年。董卓秉政,复征爽,爽欲遁去,吏持之急。诏下郡,即拜平原相。行至苑陵,又追拜光禄勋。视事三日,策拜司空。爽起自布衣,九十五日而至三公。”《后汉书·荀爽传》亦载。

【今译】 后汉荀爽字慈明,幼年好学,十二岁即读通《春秋》、《论语》,钻研经典,不应征召,治学十余年。汉献帝时董卓专权,又征召他,荀爽想逃避,但当地官吏看住不让他走。诏书传到,即拜为平原相。上任走到苑陵,又加拜光禄勋。刚上任三天,又加拜司空(三公之一)。荀爽从平民开始,才九十五天即登上三公之位。

【释义】 后以此典指官员升迁迅速。

【典形】 白衣作三公、百日屡迁、百日至三公、九十五日至三公。

【示例】

〔白衣作三公〕 宋·苏轼《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不羡白衣作三公,不爱白日升青天。”

〔百日屡迁〕 唐·骆宾王 《畴昔篇》:“十年不调为贫贱,百日屡迁随倚伏。”

〔百日至三公〕 清·唐孙华《闲居写怀》之六:“荀爽起布衣,百日至三公。”


猜你喜欢

  • 泣鱼

    同“泣前鱼”。清曹寅《无题再调昼公》诗:“红袖泣鱼周小史,绿鞲喝盏郑樱桃。”【词语泣鱼】   汉语大词典:泣鱼

  • 伊籍一拜

    《三国志.蜀书.伊籍传》:“伊籍字机伯,山阳人。少依邑人镇南将军刘表。表卒,遂随先主南渡江,……为左将军从事中郎。……遣东使于吴,孙权闻其才辩,欲逆折以辞。籍适入拜,权曰:‘劳事无道之君乎?’籍即对曰

  • 白头之叹

    源见“白头吟”。谓妇女被遗弃而作晚景凄凉之叹。元王实甫《西厢记》四本一折:“此身皆托于足下,勿以他日见弃,使妾有白头之叹。”偏正 年老时的悲哀叹息。清·洪异《长生殿·密誓》:“妾蒙陛下宠眷,六宫无比。

  • 暖律

    源见“邹衍吹律”。古时以时令合乐律,因以“暖律”指温暖的节候。唐罗隐《岁除夜》诗:“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明方孝孺《友筠轩赋》:“春之时也,暖律乍起,和风方刚。”【词语暖律】   汉语大词典:暖律

  • 量舟

    源见“秤象”。谓以舟称量大象的重量。唐李峤《象》诗:“持燧奔吴战,量舟入魏墟。”

  • 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春秋: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名。相传为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 孔子作《春秋》,直书史事,字寓褒贬,使叛乱的臣子,不孝的儿子感到惧怕。语出《孟子.滕文公下》:“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

  • 某在斯,某在斯

    某某在这里,某某在这里。 表示向盲人或神智不清者自我报名。语出《论语.卫灵公》:“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世说新语.言语》:“简文

  • 问奇字

    源见“载酒问奇字”。谓从人受学或向人请教。唐韩愈《题张十八所居》诗:“端来问奇字,为我讲声形。”

  • 追风逐影

    同“追风蹑景”。明陈子龙《献马行》:“追风逐影古来有,大宛 渥洼君知否?”见“追风蹑景”。【词语追风逐影】  成语:追风逐影汉语大词典:追风逐影

  • 既来之,则安之

    来,原指招徕。即把远方的百姓招引到自己的国家里来。来了之后,就要把他们安顿好。后则形容如已到一个新环境,就要在那里安心地生活下去。春秋末年,鲁国执政大夫季孙氏打算向鲁国边境上的一个附庸小国颛臾用兵,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