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目送归鸿

目送归鸿

文选》卷二十四,三国魏.嵇叔夜(康)《赠秀才入军五首》其四:“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泰玄。”

嵇康用“目送归鸿”所表现的是怡然自得的情趣。后用为咏送别之典,或表现志趣自得的心绪。

唐.钱起《仲春宴王补阙城东小池》:“醉来倚玉无馀事,目送归鸿笑复歌。”


【典源】 《文选·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之四》:“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泰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今译】 此诗是嵇康送其兄嵇喜从军的一组诗中的一首。诗中描写嵇喜在行军途中领略大自然情趣的自得之情: 纵马平原,垂钓长川,眼望远去的归鸿,手中弹奏着琴弦,自由自在,忘怀陶醉。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闲适旷达、寄情自然; 也用以表现思念亲人。

【典形】 挥五弦、目送归鸿、失 飞鸿、手挥五弦、送飞鸿、送鸿、中散送飞鸿、目送飞鸿、送飞鸟、留眼送归鸿。

【示例】

〔挥五弦〕 元·钱选 《题浮玉山居图》:“神襟轶寥廓,兴寄挥五弦。”

〔目送归鸿〕 宋·贺铸《六州歌头》:“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失飞鸿〕 宋·陈师道 《寄寇荆山》:“口须论世事,目已失飞鸿。”

〔手挥五弦〕 唐·皮日休《奉和添酒中六咏·酒杯》:“手挥五弦罢,聊复一樽持。”

〔送飞鸿〕 宋·张元干《陇头泉》:“送飞鸿五弦寓目,望爽气西山忘言。”

〔送鸿〕 宋·孙觌《西徐上梁文》:“拥百结之褐,扪虱自如; 柱九节之筇,送鸿而去。”

〔中散送飞鸿〕 宋·陈与义《目疾》:“不怪参军骑瞎马,但妨中散送飞鸿。”


猜你喜欢

  • 甘蓼

    《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桂蠹不知所淹留兮,蓼虫不知徙乎葵菜。”王逸注:“言蓼虫处辛烈,食苦恶,不能知徙于葵菜,食甘美,终以困苦而癯瘦也。以喻己修洁白,不能变志易行以求禄位,亦将终身贫贱而困穷

  • 歌遏南云

    同“响遏行云”。宋朱敦儒《风流子》词:“嬉游伴侣,两两携手。醉回别浦,歌遏南云。”

  • 罗威饲犊

    《太平御览》卷九〇〇引《广州先贤传》:“罗威字德仁,南海番禺人。邻家牛数入食其禾,既不可逐,又为断刍,多着牛家门中,不令人知,数数如此。牛主惊怪,不知为谁,阴广求,乃觉是威。自后更相约率,检犊不敢复侵

  • 耳食之论

    源见“耳食”。指听来的没有确凿根据的话。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新旧唐书一》:“今人动谓新书过旧书远甚,此耳食之论也。”偏正 耳食,用耳朵吃饭,表示不知食物滋味。仅是听来的言论,并不真正了解,也没确凿根据

  • 臣门如市

    源见“臣心如水”。谓门庭若市,车马盈门,谒见奔走者甚多。金元好问《过希颜故居》诗之二:“臣门如市心如水,世俗论量恐未公。”主谓 比喻车马盈门,谒见奔走者很多。语出《汉书·郑崇传》。金·元好问《过希颜故

  • 郝隆晒书

    源见“晒腹”。谓诗书已尽在腹中,富有学问。唐李瀚《蒙求》:“孙楚漱石,郝隆晒书。”【典源】 《世说新语·排调》:“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间其故,答曰:‘我晒书。’”【今译】 古时风俗七月七日晾晒书

  •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羽毛堆积多了,可以使船沉没;轻的东西堆得过多,可以压断车轴。 比喻细小的东西汇集起来。可以形成巨大力量。 也比喻小毛病积累多了会产生大的祸患。语出《战国策.魏策一》:“积羽沉舟,群轻折轴。”《淮南

  • 朱云请剑

    源见“朱云折槛”。指直臣请求诛杀权奸。清袁枚《周孝侯斩蛟台》诗:“可惜朱云请剑迟,佞臣不与蛟同斩。”

  • 兹膝不屈,今为公拜

    唐代田承嗣敬服郭子仪的事。《新唐书.郭子仪传》:“田承嗣微狠不轨,子仪尝遣使至魏,承嗣西望拜。指其膝谓使者曰:‘兹膝不屈于人久矣,今为公拜。’”

  • 於陵拾李螬

    源见“仲子灌园”。指陈仲子饥饿难当时取食被虫子啃食过的李子充饥。借指廉士的困穷生活。南朝 梁何逊《聊作百一体》诗:“灵辄困桑下,於陵拾李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