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端木辞金

端木辞金

吕氏春秋.察微》:“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

鲁国有条法律,凡是鲁国人在其他诸侯国当了奴婢的,有人能把他们赎回鲁国来,可去国库领回用去的赎金。子贡(端木赐)从诸侯国赎回不少鲁国人,却从来不去领赎金。孔子认为,此举将影响鲁人因视受金为不廉而不再赎人。后用为仗义救人不求报之典。

文选》卷四。任彦昇《百辟劝进今上牋》:“盖闻受金于府,通人之弘致;高蹈海隅,匹夫之小节。”唐.李瀚《蒙求》:“端木辞金,钟离委珠。”


主谓 指子贡赎人臣妾而辞取金的故事。语本《孔子家语·致思》:“鲁国之法,赎人臣妾于诸侯者,皆取金于府。子贡赎之,辞而不取金。孔子闻之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也,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以施之于百姓,非独适身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赎人受金,则为不廉,则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鲁人不复赎人于诸侯。’”[例]他~,精神可嘉。△多用于品性方面。


猜你喜欢

  • 团扇恩情

    源见“班姬咏扇”。喻指君王恩宠。唐罗隐《闲居早秋》诗:“六宫谁买相如赋,团扇恩情日日疏。”

  • 平一

    指秦始皇巡游,在会(guìi贵)稽山(今浙江省中部)刻石,自称:平定统一了天下。后以此典作平定统一全国之意。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外出巡游,登上会稽山,祭祀大禹,远望南海,并在那里立石刻

  • 单父宰

    源见“鸣琴化治”。指县令。清赵翼《寿刘可行舅兄八十》诗:“夜月琴声单父宰,春风带草郑公乡。”

  • 翰蔽

    源见“藩垣”。比喻屏障翼卫。宋李纲《乞于河北西路置招抚司河东路置经制司札子》:“臣窃以河北、河东两路,国家之翰蔽也。”【词语翰蔽】   汉语大词典:翰蔽

  • 京兆画蛾眉

    同“张敞画眉”。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不能京兆画蛾眉,翻向成都骋驺引。”

  • 重归鹤

    源见“辽东鹤”。喻久游返乡之人。清钱谦益《仙坛唱和诗》之七:“残生却似重归鹤,退士浑如未见龙。”

  • 一狐之腋

    本谓一只狐狸腋(yè业,上肢与肩臂连接处)下的皮毛。此典指赵简子比喻千张羊皮不如一张狐狸腋下的皮毛珍贵,是感叹众多唯唯诺诺的人,不如一个敢于讲话、敢于争论的正直敢言之臣。后以此典比喻人才难得;或比喻珍

  • 季孙之忧

    《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季孙:春秋时鲁国大夫。忧:忧患。季子所忧患的不是外部,而

  • 逃债之宫

    同“逃债台”。南朝梁元帝《金楼子.杂记上》:“周赧王即位,负债而逃之,名为逃债之宫。”

  • 抱薪救焚

    同“抱薪救火”。《三国志.魏志.陶谦传》“太祖以粮少引军还”裴松之注引三国 吴 韦昭《吴书》:“此何异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见“负薪救火”。汉·刘协《令州郡罢兵诏》:“或将吏不良,因缘讨捕;侵侮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