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笔床茶灶

笔床茶灶

笔床即笔架;茶灶即煮茶用的小炉。形容隐士淡泊脱俗的生活。出自唐人陆龟蒙事迹。陆龟蒙(?-881年),字鲁望。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举进士不第,遂任苏、湖二郡从事,后退隐松江甫里(今上海市境内),自号江湖散人、天随子,又号甫里先生。他很少与俗人交往,甚至有人登门拜访也不肯出见。从不骑马,而是在船上搭上船蓬,摆上书籍、茶灶、笔床及钓竿,飘泊于水上。

【出典】:

新唐书》卷196《隐逸·陆龟蒙传》5613页:“不喜与流俗交,虽造门不肯见。不乘马,升舟设蓬席,赍(jī机)束书、茶灶、笔床、钓具往来。”

【例句】:

宋·张炎《甘州·钱草窗》:“是几番,同醉古园林。烟波远,笔床茶灶,何处逢君。” 元·刘时中〔双调·折桂令〕《渔》:“漠漠平沙,蒻笠蓑衣,笔床茶灶,小作生涯。”


【典源】《新唐书·隐逸传·陆龟蒙传》:“初,病酒,再期乃已,其后客至,絜(jie) 壶置杯不复饮。不喜与流俗交,虽造门不肯见。不乘马,升舟设蓬席,赍束书、茶灶、笔床、钓具往来。时谓江湖散人,或号天随子、甫里先生。”

【今译】 唐代陆龟蒙隐居于松江甫里,他不爱与俗人来往,有的登门拜访也不肯见。不骑马,在船上搭上船篷,装上书籍、茶灶 (烹茶的小炉)、笔床(放毛笔的文具) 及钓竿等,自得其趣。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隐士生活。

【典形】 笔床茶灶、茶灶、茶灶龟蒙、甫里笔床。

【示例】

〔笔床茶灶〕 宋·张炎《甘州·饯草窗》:“是几番,同醉古园林。烟波远,笔床茶灶,何处逢君。”

〔茶灶〕 元·张可久《金字经·湖上书事》:“六月芭蕉雨,西湖杨柳风,茶灶诗瓢随老翁。”

〔茶灶龟蒙〕 元 · 张可久 《人月圆》:“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


猜你喜欢

  • 蕉隍鹿

    源见“蕉鹿梦”。泛指虚无梦幻般的事物景象。宋朱晞颜《满江红》词:“算人生,得意待何时,蕉隍鹿。”

  • 苍鹅

    同“狄泉苍鸟”。清王夫之《仿昭代诸家体.倪司徒元璐》诗:“怖鬼已勤悬紫蟹,冲天无望锢苍鹅。”

  • 东家吃饭睡西家

    同“东食西宿”。清李渔《奈何天.媒欺》:“要使那南阮豪华同北阮,只除非东家吃饭睡西家。”【词语东家吃饭睡西家】   汉语大词典:东家吃饭睡西家

  • 负日

    同“负曝”。宋苏轼《教坊致语》:“而献芹负日,各尽野人之寸心。”【词语负日】   汉语大词典:负日

  • 牵黄犬

    源见“叹黄犬”。谓过着悠闲自得的日子。《晋书.鲁芝传》:“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馀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宋陆游《短歌行》:“君不见猎徒父子

  • 逢蒙弓箭

    《孟子.离娄下》:“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古代有逢蒙,把师父羿的射箭本领都学会了。后来唐代用射箭中的喻科举中第(谐音)。遂用为中第之典。唐.张贲《奉和袭美醉中即席见赠次

  • 对床

    同“夜雨对床”。金元好问《寄答景元兄》诗:“故人相念不相忘,频著书来约对床。”【词语对床】   汉语大词典:对床

  • 生入玉关

    源见“玉关人老”。指戍边归来。清顾炎武《塞下曲》之二:“陛下宽仁多不杀,可能生入玉关无?”

  • 龙跃凤鸣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张华见褚陶,语陆平原曰:‘君兄弟龙跃云津,顾彦先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陆曰:‘公未睹不鸣不跃者耳!’”原是晋张华对陆机(平原)、陆云兄弟和顾荣(彦

  • 石髓空握

    源见“王烈髓”。喻访友不遇。唐陈子昂《酬田逸人游岩见寻不遇》诗:“石髓空盈握,金经秘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