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终军请缨

终军请缨

汉书.终军传》:“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后因以“终军请缨”为自告奋勇请战克敌之典。唐杜牧《东兵长句十韵》:“雄如马武皆弹剑,少似终军亦请缨。”陈深《送耕存大参使日本》诗:“陆贾初驰诏,终军已请缨。”


【典源】《汉书·终军传》:“南越与汉和亲,乃遣 (终) 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天子大说 (悦)。”

【今译】 汉时南越王与汉和亲交好,汉帝派终军出使南越,想说服南越王,使他入京都朝见,与内地诸侯相同。终军自己请求:“希望能赐给我长带子,一定能将南越王缚来带到宫门下。”于是终军前往劝说南越王,南越王听从,请全国归附。汉帝十分满意。

【释义】 后以此典表示立志报国,请命出征或出使。

【典形】 长绳缚、长缨、长缨系越、请长缨、请缨、请缨系粤、系虏、系南越、执长缨、终军请缨、终童志、长缨系单于、请缨北阙、请缨手、请缨日、持长缨、挥长缨、终军愤,问长缨、吊终军、长缨请、南越书生。

【示例】

〔长绳缚〕 明·沈周《从军行》:“左贤早待长绳缚,莫遣论功白发生。”

〔长缨〕 宋·陆游《秋雨叹》:“遗民久愤污左衽,孱虏何足须长缨。”

〔长缨系越〕 元·白朴《西江月·李元让赴广东帅幕》:“长缨系越在须臾,看扫蛮烟瘴雨。”

〔请长缨〕 唐·祖咏《望蓟门》:“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请缨〕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

〔请缨系粤〕 宋·刘克庄《泌园春·答九华叶贤良》:“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系南越〕 唐·魏征《出关》:“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

〔执长缨〕 唐·柳宗元《唐饶歌鼓吹曲》:“臣靖执长缨,智勇伏囚拘。”

〔终军请缨〕 唐·杜牧《东兵长句》:“雄如马武皆弹剑,少似终军亦请缨。”

〔终童志〕 清·佟世临《戊寅秋拜先王文墓下》:“请缨慷慨终童志,赋鵩沉沦贾傅年。”


猜你喜欢

  • 外强中干

    形容事物表面强大,实则虚弱。公元前645年,秦穆公以上年晋惠公背信弃义,拒籴粮食而出兵伐晋。晋军三战三败,秦兵深入韩原。这时,晋惠公只好亲自出马,指挥战斗。本来,通过占卜,以庆郑为侍卫长(车右)最合适

  • 张翰杯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张季鹰(季鹰,张翰字)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后因以“张翰杯”为不求

  • 山林聚米

    源见“伏波聚米”。比喻指画山川地理形势,运筹决策。北周庾信《周陇右总管长史赠太子少保豆卢公神道碑》:“城垒画地,山林聚米。”

  • 飞箭无全目

    《文选.鲍照〈拟古诗〉之一》“惊雀无全目”李善注引《帝王世纪》:“帝羿有穷氏与吴贺北游,贺使羿射雀。羿曰:‘生之乎?杀之乎?’贺曰:‘射其左目。’羿引弓射之,误中右目,羿抑首而愧,终身不忘。故羿之善射

  • 一薰一莸

    薰,香草;莸(yóu),臭草。一薰一莸,比喻善恶混杂,后果严重。公元前656年,晋献公欲立骊姬为夫人。先用龟甲占卜不利,又用蓍草占卜吉利。献公说:“那就按蓍草说的办。”占卜人说:“蓍草作为占卜器具不如

  • 楚峡行云

    源见“巫山云雨”。谓男女合欢事。清董俞《青玉案.忆旧》词:“而今楚峡行云去,目断鸿笺春又暮。”

  • 孔鲤趋庭

    《论语.季氏》:“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

  • 借客探丸

    源见“探丸借客”。谓帮助他人报仇而为非作歹。唐崔颢《代闺人答轻薄少年》诗:“儿家夫婿多轻薄,借客探丸重然诺。平明挟弹入新丰,日晚挥鞭出长乐。”【词语借客探丸】   汉语大词典:借客探丸

  • 越鸟南栖

    《文选.古诗〈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李善注引《韩诗外传》:“《诗》曰:‘代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皆不忘本之谓也。”后因以“越鸟南栖”为思乡怀国之典。《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

  • 王祥贻佩刀

    源见“吕虔刀”。喻指贵显可至的先兆。唐卢象《追凉历下古城西北隅此地有清泉乔木》诗:“谢朓出华省,王祥贻佩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