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腹诽心谤

腹诽心谤

诽(fěi匪):诬蔑。谤(bàng磅):说坏话。

此典指田蚡(fén坟)诬蔑窦婴、灌夫心怀不满,暗说坏话。后以此典比喻心怀不满,暗中发泄。田蚡(?一一前131年),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汉景帝王皇后同母弟。汉武帝初年,封武安侯,为太尉(全国军事首脑)。后任丞相(百官之长,辅佐皇帝,综理全国政务),骄横专断。汉武帝元光三年(前132年),黄河改道南流,十六郡遭严重水灾,他因封邑蚡(Shū舒,今山东平原西南)在旧黄河道以北,为不受水灾,力阻治理,以致修治黄河工作停止二十年之久。武安侯田蚡有一次举行宴会,将军灌夫借酒作疯,大骂田蚡。田蚡以灌夫骂坐不敬之罪,判处死刑。灌夫好友魏其侯窦婴挺身而出救灌夫,暗里向汉武帝上书。汉武帝召见窦婴,窦婴说灌夫是醉酒失言,不应该判死罪。汉武帝说:“到东朝去公开辩论这件事。”魏其侯窦婴去到东朝,大力称道灌夫优点,说他醉酒得罪,而丞相田蚡却拿别事冤枉加给他罪名。武安侯田蚡又极力诋毁灌夫做事骄横放纵,他罪行是大逆不道。魏其侯窦婴迫不得已,于是说出丞相田蚡短处。武安侯田蚡反驳说:“天下幸而太平无事,我得以作为皇上心腹,所爱好只是音乐、狗马、田宅。我所喜欢只是歌舞演员、戏曲演员和灵巧工匠之类的人,不像魏其侯窦婴和灌夫不分白天黑夜招集天下野心家、阴谋家、大力士跟他们议论国家大事,心怀不满,暗中说坏话,不是抬头看天,就是低头画地,窥测于王皇后宫、汉武帝宫之间,希望天下发生变乱,想要乘机建立大功。我倒不明白魏其侯窦婴等人在干什么?”双方各不相让,其他大臣又不敢说公道话,这场辩论只得暂停。

【出典】:

史记》卷107《魏其武安侯列传》2851页:“魏其之东朝,盛推灌夫之善,言其醉饱得过,乃丞相以他事诬罪之。武安又盛毁灌夫所为横恣(zì自,放纵),罪逆不道。魏其度(duó夺,推测)不可奈何,因言丞相短。武安曰:‘天下幸而安乐无事,蚡得为肺腑,所好音乐、狗马、田宅。臣所爱倡(chàng唱)优(歌舞演员、戏曲演员)巧匠之属,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不仰视天而俯画地。辟倪(bì nì碧逆,通“睥睨”,邪视窥探)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臣乃不知魏其等所为?’”

【例句】: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崔琰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太祖以为琰腹诽心谤,乃收付狱,髠刑输徒。”


并列 诽、谤,说别人坏话。口里不说,心怀不满。《史记·魏其武岁侯列传》:“蚡所爱倡优巧匠之属,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不仰视天而俯画地,辟倪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多用于对人不满方面。


【词语腹诽心谤】  成语:腹诽心谤汉语词典:腹诽心谤

猜你喜欢

  • 绸缪桑土

    同“未雨绸缪”。清钱谦益《输丁议》:“吾邑富庶,百倍于巢,愿为绸缪桑土之思,无忍焦头烂额之议。”述宾 绸缪未雨。清·钱谦益《输丁议》:“吾邑富庶,百倍于巢,愿为~之思,无忍焦头烂额之议。”△用于准备。

  • 凌烟勋业

    同“凌烟画像”。宋曹勋《念奴娇.送李士举》词:“公家世德,建凌烟勋业,中兴长策。”

  • 义者宜也

    做事适宜就叫做“义”。语出《礼记.中庸》:“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孔颖达疏:“宜谓遇事得宜。”《淮南子.齐俗训》:“义者,宜也。昔有扈氏为义而亡,知义而不知宜也。《汉书.公孙弘传》:“弘对曰:‘臣闻

  • 红绳两足缠

    源见“月下老人”。谓缔结婚约。《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不须玉杵千金聘,已许红绳两足缠。”

  • 千里移檄

    以日行千里的快速,传送紧急文件。《后汉书.李固传》:“上奏南阳太守高赐等臧秽。赐等惧罪,遂共重赂大将军梁冀,冀为千里移檄,而固持之愈急。冀遂令徙固为太山太守。”偏正 传通告、文书于千里之外。《后汉书·

  • 凤归昌

    源见“岐山鸣凤”。昌,指周文王姬昌。比喻国运当兴。唐张九龄《奉和圣制南郊礼毕酺宴》:“分曹日抱戴,赴节凤归昌。”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周易.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积累。余庆:先辈遗泽。意谓多做好事的人家,子孙必有福佑。南朝梁刘峻《辨命论》:“或立教以进庸怠,或言命以穷性灵。积善余庆,立教也;凤鸟不至,言命也。”南朝宋释

  • 哭穿市

    《左传.文公十八年》:“夫人姜氏归于齐,大归也。将行,哭而过市曰:‘天乎,仲为不道,杀适立庶。’市人皆哭,鲁人谓之哀姜。”春秋时,鲁国发生政变,公子遂杀死太子恶和他同母弟公子视,拥立鲁宣公为新君。鲁文

  • 谈笑有鸿儒

    鸿儒:大儒,有名的学者。 和学问渊博的在一起谈笑。 指交游的人不同一般。语出唐.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歧路灯》三八回:“今日谈笑有鸿儒,正该叫小徒在此虚心聆教才是。”【词

  • 邈若河山

    同“邈若山河”。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鲁公女》:“今近在咫尺,而邈若河山,恨何如也!”见“邈若山河”。《聊斋志异·鲁公女》:“今近在咫尺,而~,恨何如也!”【词语邈若河山】  成语:邈若河山汉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