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茅茨不翦,采椽不斫

茅茨不翦,采椽不斫

茅茨( ㄘˋ cì ):用茅草覆盖的屋。翦:修饰。采椽( ㄔㄨㄢˊ chuán ):用栎木或柞木做的椽子。斫( ㄓㄨㄛˊ zhuó ):砍削。 形容住室质朴简陋。语出《韩非子.五蠹》:“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唐.张九龄《景龙观山亭集送密县高賛府序》:“自吾君茅茨不翦,采椽不斫,既抑华而务实,将设教以垂范。”也引作〔采椽不斫,茅茨不翦〕。《史记.李斯列传》:“尧之有天下也,堂高三尺,采椽不斫,茅茨不翦,虽逆旅之宿,不勤于此矣。”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古者采椽茅茨,足御寒暑、蔽风雨而已。及其后世,采椽不斫,茅茨不翦,无斫削之事,磨砻之功。”


其他 茅茨,用茅草覆盖的屋。翦,修饰。采椽,用栎木或柞木做椽子。斫,砍削。形容住室质朴、简陋。汉·韩婴《韩诗外传》:“吾君有治位之堂,土阶三等,~,犹以谓为之者劳,居之者泰。”△用于居住方面。→茅茨土阶 ↔金碧辉煌。 也作“采椽不斫,茅茨不翦”、“茅茨不翦”、“茅茨不翦,采椽不刮”、“茅屋采椽”。


【词语茅茨不翦,采椽不斫】  成语:茅茨不翦,采椽不斫汉语词典:茅茨不翦,采椽不斫

猜你喜欢

  • 周诵

    《史记》卷四《周本纪》:“武王有瘳。后而崩,太子诵代立,是为成王。”周武王太子名叫姬诵,因国号为周,史又称周诵,他即位之后是为周成王。后用为咏太子之典。唐.李元嘉《奉和同太子监守违恋》:“逖矣凌周诵,

  • 无材老樗

    源见“樗栎”。喻无用之材。多用为谦词。唐白居易《林下樗》诗:“知我无材老樗否,一枝不损尽天年。”

  • 青宫

    《神异经.中荒经》载:东方之外有东明山,上有一宫殿,高百尺,以青石为墙,门额题为“天地长男之宫”。按五行,东方属木,于色为青。后遂以“青宫”称太子居住的东宫。隋于仲文《侍宴东宫应令》诗:“青宫列绀幰,

  • 仪狄之戒

    源见“大禹恶酒”。指酒戒。《平山冷燕》一回:“君尽臣欢,尊本朝故事,敕赐赋《醉学士之歌》;臣感君恩,择前代良谟,慷慨进疏仪狄之戒。”

  • 谒浆崔护

    源见“人面桃花”。泛指多情郎。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也不是离魂倩女,也不是谒浆崔护。”明 陈克明《粉蝶儿.怨别》套曲:“不弱如待月张生,***韩寿,谒浆崔护,则我这孤辰运命该天数。”

  • 公荣豪

    源见“刘公荣”。称嗜酒豪饮。清 黄鷟来《春日过集蔡绳武斋头即事漫赋》诗:“倒冠每容山简醉,泥饮不碍公荣豪。”

  • 攀龙附骥

    攀:攀附。骥:良马。比喻依附有权势的人。孙权袭杀关羽,大败刘备之后,吴蜀联盟破裂,便有意交结曹魏。而曹魏则要求孙权以子入侍。后又以其不遣子入而扣留东吴使者,并以大兵压境。为此,孙权一边上书谢罪,一边致

  •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蹈:顿足。 双手舞起来,双脚跳起来。 形容高兴到极点的情状。语出《文选.卜商〈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之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唐.

  • 与点

    《论语.先进》载:孔子令其弟子各言其志,最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点,曾点。孔子赞赏曾点的想法。后以“与点”谓长者的赞赏。宋王禹偁《谢除右拾遗直史馆启》:“如椽笔下,潜施与点之恩;遂令清切之

  • 不虚美,不隐善

    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卷六二):“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善,故谓之实录。呜呼!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