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荣公三乐

荣公三乐

列子.天瑞》:“孔子游于泰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曰:‘先生何以为乐?’曰:‘天生万物,惟人为贵,吾得为人,一乐也;男贵女贱,吾得为男,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负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后因以“荣公三乐”为旷达自适、知足自乐之典。唐白居易《晚起》诗:“荣公三乐外,仍弄小男儿。”


【典源】《列子·天瑞》:“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 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孔子曰:‘善乎! 能自宽者也。’”《孔子家语·六本》、《说苑·杂言》、晋·皇甫谧《高士传》等亦载。

【今译】 春秋时孔子游览泰山,见荣启期在郕之野行走,穿粗陋的皮衣,系草索的带子,弹琴唱歌。孔子问道:“先生这么快乐,是为什么呀?”荣启期回答:“我的快乐太多了。天生万物,只有人最宝贵。而我得生为人,这是一乐。人有男女之分,男尊女卑,而以男子为贵,我能生为男子,这是二乐。人生下来有在幼小时就夭折的,而我年已九十岁了,这是三乐。贫穷是士人的本色,死亡是人生的终点,我能守本色而达到终点,有什么可忧愁的呢?”孔子感叹道:“好啊! 是能自我宽解的人啊。”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达观处世,不以贫富、贵贱、生死为念。

【典形】 带索荣、老带索、鹿裘、启期乐、荣公三乐、荣乐、荣期带索、荣期三乐、荣启乐、三乐、四乐不言三、荣期乐、弹琴荣启期、嗜琴启期、荣先生老、启期传意、荣公言、荣启图、荣公乐天年。

【示例】

〔带索荣〕 宋·苏轼《和陶九日闲居》:“长歌振履商,起舞带索荣。”

〔老带索〕 晋·陶潜《咏贫士》 之三:“荣叟老带索,欣然方弹琴。”

〔鹿裘〕 北周·庾信《奉和赵王隐士》:“鹿裘披稍裂,藜床坐欲穿。”

〔启期乐〕 唐·元稹《放言》之四:“孙登不语启期乐,各自当情各自欢。”

〔荣公三乐〕 唐· 白居易 《晚起》:“荣公三乐外,仍弄小男儿。”

〔荣乐〕 唐·李白 《张相公出镇荆州》:“荣乐一如此,商山老紫芝。”

〔荣期带索〕 魏·阮籍《辞蒋太尉辟令奏记》:“昔荣期带索,仲尼不易其三乐; 仲子守志,楚王不夺其灌园。”

〔荣期三乐〕 北周·庾信《荣启期三乐赞》:“荣期三乐,惟人与年。夫子相遇,即以为贤。”

〔荣启乐〕 唐·白居易《分司洛中多暇》:“天教荣启乐,人恕接舆狂。”

〔三乐〕 唐·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启》:“将欲优游三乐,负杖以终年。”


猜你喜欢

  • 青囊书

    《晋书.郭璞传》:“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璞门人赵载尝窃青囊书,未及读,而为火所焚。”后以“青囊书”指道家经典。唐杨巨源《题赵

  • 饼师

    宋.尤袤《全唐诗话.王维》:唐宁王李宪,因卖饼者之妻美,强娶为妾。一年后在一次宴会上,宁王让饼师来与其妻相见,其妻泣不成声,席间人都不胜凄惶。宁王命客即兴赋诗。诗人王维写道;“莫以今时宠,难忘异日恩。

  • 曝裈

    同“晒犊鼻”。唐李端《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诗:“曝裈还当屋,张幕便成天。”【词语曝裈】   汉语大词典:曝裈

  • 斫胫

    《尚书.泰誓下》:“斮(同斫)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郦道元《水经注.淇水》:“老人渡水而沈吟难济。纣问其故,左右曰:‘老者髓不实,故畏寒也。’纣乃于此斮胫而视髓也。”后因用为暴虐害民的典故。“斮胫”

  • 凿饮耕食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帝尧时)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十老人击壤于道。观者叹曰:‘大哉,帝之德也!’老人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后因以此用为天下太平自食其

  • 嗅靴鼻

    源见“脱靴㈠”。指挽留清廉有德政的地方官。清袁枚《送补山宫保作相入都》诗:“江南诸父老,相对心茫然。或欲嗅靴鼻,或欲拗马鞭。”

  • 越瘠秦视

    同“越瘦秦肥”。清张永铨《海啸行》:“嗟哉闾里遭颠连,越瘠秦视人胡然。”见“越瘦秦肥”。清·张永铃《海啸行》:“嗟哉闾里遭颠连,~人胡然。”【词语越瘠秦视】  成语:越瘠秦视汉语大词典:越瘠秦视

  • 针芥之投

    同“针芥相投”。清陈梦雷《绝交书》:“每探颐析微,穷极理性,罔间晨夕,自谓针芥之投,庶几终始也。”见“针芥相投”。【词语针芥之投】  成语:针芥之投汉语大词典:针芥之投

  • 俔天

    《诗.大雅.大明》:“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意谓大国有一个女儿,好比天上的仙子。本为赞颂文王所聘之女太姒之语,后以“俔天”借指皇后或公主。《后汉书.胡广传》:“夫岐嶷形于自然,俔天必有异表。宜参良家,

  • 衣经三浣

    《新唐书.柳公权传》:“尝与六学士对便殿,帝(注:唐文宗)称汉文帝恭俭,因举袂曰:‘此三澣(注:音huàn,洗)矣!’学士皆贺,独公权无言。帝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退不屑,纳谏诤,明赏罚。服澣濯之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