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莲花似六郎

莲花似六郎

比喻阿谀奉承,也用以形容人的面容姣好。出自唐杨再思事迹。杨再思(?-709年),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西北)人。明经及第。武则天时居相位十余年。为人巧佞邪媚。史载,在一次宴会上,杨再思为了取媚于武则天的宠幸张昌宗,便对他说:“人家都说六郎(即张昌宗)面似莲花,我看是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也。”

【出典】:

旧唐书》卷90《杨再思传》2919页:“又易之弟昌宗以姿貌见宠幸,再思又谀之曰:‘人言六郎面似莲花;再思以为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也。’其倾巧取媚也如此。”

【例句】:

宋·陆游《荷花》:“犹嫌翠盖红妆句,何况人言似六郎。” 宋·辛弃疾《鹧鸪天·席上再用韵》:“最怜杨柳如张绪,却笑莲花似六郎。” 明·高启《子夜四时歌》:“不忍便回舟,荷花似郎好。”


【典源】《旧唐书·杨再思传》:“又易之弟昌宗以姿貌见宠幸,再思又谀之曰:‘人言六郎面似莲花; 再思以为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也。’其倾巧取媚也如此。”

【今译】 唐代武则天当政时,张昌宗(人称“六郎”) 因貌美而深受宠幸。杨再思奉承说:“人们都说六郎娇面美如莲花,我认为应该说莲花美如六郎才对。”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容貌姣好俊美; 或咏莲花。

【典形】 荷花似郎、莲花似六郎、六郎娇面、似六郎。

【示例】

〔荷花似郎〕 明·高启 《子夜四时歌》:“不忍便回舟,荷花似郎好。”

〔莲花似六郎〕 宋·辛弃疾《鹧鸪天·席上再用韵》:“最怜杨柳如张绪,却笑莲花似六郎。”

〔六郎娇面〕 元·张可久《落梅风·歌姬张氏睡起》:“瑶池上,翠槛边,笑当时六郎娇面。”

〔似六郎〕 宋·陆游《荷花》:“犹嫌翠盖红妆句,何况人言似六郎。”


猜你喜欢

  • 谤书盈箧

    源见“箧中书”。形容诽谤和攻讦之书函甚多。宋刘仙伦《贺新郎.寿王侍郎简卿》词:“奈自古、功成人妒。君看乐羊中山役,任谤书盈箧终无据。”【典源】《吕氏春秋·乐成》:“魏攻中山,乐羊将。已得中山,还反(返

  •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

    曾:经。日月:时光。几何:多少。 意谓没经过多少时光,江山就变得不能认识了。 表示周围环境变化之大之快。语出宋.苏轼《后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

  • 广陵涛

    参见:观涛【词语广陵涛】   汉语大词典:广陵涛

  • 繇余讽秦

    《史记.秦本纪》:“戎王使由余于秦。闻缪公贤,故使由余观秦。秦缪公示以宫室、积聚。由余曰:‘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缪公怪之,问曰:‘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然尚时乱,今戎夷无此,何

  • 莱衣舞

    同“莱衣彩戏”。清袁枚《八月二日庄滋圃新参闻相公玉体有吝载酒延候拉枚同往》诗:“新参风义高前古,门生也作莱衣舞。”

  • 辩口谈天

    源见“邹衍谈天”。谓议论宏大,十分雄辩。唐罗隐《酬黄从事怀旧见寄》诗:“长绳系日虽难绊,辩口谈天不易穷。”【典源】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驺衍) 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

  • 白首同归

    《晋书.潘岳传》:“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西晋时潘岳和石崇被诬谄处刑,在刑场上潘对石说:“这回我俩是白首同所归了。后以喻友谊坚贞,至白首而不渝的典故。唐.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诗:“

  • 莹骨冰肤

    见“冰肌玉骨”。宋·苏轼《减字木兰花·赠润守许仲途且以郑容落藉高莹从良为句首》:“高山白早,~那解老。”

  • 辉光日新

    辉光:也作“晖光”。指修养、造诣。指修养和造诣,天天都有长进。《易.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主谓 指一个人在道德、学术、文艺等方面日有长进。语出《易经·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唐·韩愈

  • 随波漂流

    见“随波逐流”。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泥滞苟且,没而不觉,~,与熛俱灭者亦甚众多。”【词语随波漂流】  成语:随波漂流汉语大词典:随波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