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蛮触交争

蛮触交争

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后因以“蛮触交争”比喻为小事进行无意义争斗。唐白居易《禽虫》诗之七:“蟭螟杀敌蚊巢上,蛮 触交争蜗角中。”


【典源】 《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今译】 《庄子》 中讲,蜗牛的左角上有一个国家,叫做触氏,右角上也有一个国家,叫做蛮氏。两国为了争夺土地,经常交战厮杀,以至战死数万,尸横遍野,追击的一方,十五天后才收兵回国。

【释义】 后以此典指为细微之事无谓争斗; 也用来指追逐虚名薄利; 亦指战事。

【典形】 触蛮、斗蛮触、角上两蛮触、两蜗角、蛮触、蛮触交争、蛮争触战、蜗角、蜗角虚名、蜗名、蜗牛角、蜗争、战蜗、战蜗角、左触右蛮、蜗牛两角、两角寄蜗牛、触蛮斗、蜗角战,蜗左角、蛮触争、蛮触斗、蛮攻触。【示例】

〔触蛮〕 清·程先贞《还山春事》:“触蛮俄诧三军勇,雉犊频惊一注孤。”〔斗蛮触〕 清·吴伟业《宣宗御用戗金蟋蟀盆歌》:“一寸山河斗蛮触,五千甲上化沙虫。”

〔角上两蛮触〕 宋·苏轼《同正辅表兄游白水山》:“永辞角上两蛮触,一洗胸中九云梦。”

〔两蜗角〕 宋·黄庭坚《喜太守毕朝散》:“功名富贵两蜗角,险阻艰难一酒杯。”

〔蛮触〕 宋·辛弃疾《鹧鸪天·睡起即事》:“名利处,战争多,门前蛮触日干戈。”

〔蛮触交争〕 唐·白居易《禽虫十二章》之七:“蟭螟杀敌蚊巢上,蛮触交争蜗角中。”

〔蛮争触战〕 宋·葛邲《满江红·和吕居仁》:“任蛮争触战,世间荣辱。”〔蜗角〕 唐·王维《送高判官从军赴河西序》:“而犬戎不识,蜗角自大。偷安九服之外,谓天殊罕及。”

〔蜗角虚名〕 宋·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蜗名〕 元·沈和《赏花时·潇湘八景》:“嗟尘世,人斗取,蜗名蝇利待何如。”

〔蜗牛角〕 唐·白居易《对酒》:“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蜗争〕 宋·范成大《小娥眉》:“刘项蜗争哄灵璧,血漂川谷流腥臊。”

〔战蜗〕 元·杨维祯《女史咏·冯小怜》:“前山较猎御同车,一笑平阳等战蜗。”

〔左触右蛮〕 宋·辛弃疾《哨遍·观秋水》:“蜗角斗争,左触右蛮,一战连千里。”


猜你喜欢

  • 迁乔

    源见“出谷迁乔”。喻指登第或迁居。唐刘禹锡《寄唐州杨八归厚》诗:“何况迁乔旧同伴,一双先入凤凰池。”自注:“时徐晦、杨嗣复二舍人与唐州同年及第。”清李调元《题李鹤林〈听莺图〉兼求墨兰》诗:“惕斋始迁乔

  • 终温且惠

    终:既。惠:和顺。 既温柔又和顺。 形容女子性情好。语出《诗.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晋书.后妃传.左贵嫔》:“终温且惠,帝妹是亲,经纬六宫,罔不弥纶。”唐.张说《唐西台舍人赠泗州

  • 贾生脆促

    《史记.贾生列传》:“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居数年,怀王骑,坠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汉初才士贾谊,怀才不遇,忧国忧民,落拓飘零,常常悲伤哭泣,致中年

  • 弋不射宿

    《论语.述而》:“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弋:用带着绳子的箭射鸟。宿:指歇宿了的鸟谓射箭的不射已归巢的鸟。元.郑德辉《㑇梅香》三折:“小生读圣贤之书,夤夜与女子相期,莫是非礼么?呸,这是赴约的风流况,

  • 返哺

    同“反哺”。元 萨都剌《溪行中秋玩月》诗:“惟期母寿庄椿逾,有子愿效反哺乌。”【词语返哺】   汉语大词典:返哺

  • 啼螀

    《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风土记》:“七月而蟪蛄鸣于朝,寒螀鸣于夕。”啼螀即寒蝉,秋风初起,蝉鸣树上。后遂用为咏秋令之典。螀,音jiáng。唐.喻凫《书怀》诗:“暮雨啼

  • 辞粟

    源见“采薇”。辞去俸禄。表示坚守气节。唐李白《月下独酌》诗之四:“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 百两迓

    《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汉.毛氏传:“百两,百乘也。诸侯之子嫁于诸侯,送御者百乘。”东汉.郑玄笺:“御,迎也。”百两迓,即百辆车迎迓,由“百两御”来。上面所引

  • 沉井辖

    源见“陈遵投辖”。表示热情挽留客人。清唐孙华《王潞亭同年招饮观剧》诗:“痛饮千巡沉井辖,清歌百叠坠梁尘。”

  • 富钩

    晋.干宝《搜神记》卷九:“京兆长安,有张氏,独处一室。有鸠自外入,止于床。张氏祝曰:‘鸠来,为我祸也,飞上承尘;为我福也,即入我怀。’鸠飞入怀。以手探之,则不知鸠之所在,而得一金钩。遂宝之。自是子孙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