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衣绣夜行

衣绣夜行

史记.项羽本纪》:“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指东函谷关,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关于这段故事,《楚汉春秋》、《扬子法言》都有类似记载,惟二书记说者是蔡生,《汉书》说是韩生。

又《太平御览》卷二百引《东观汉记》:“建武二年(公元二十六年),定封景丹(《艺文类聚》卷五一引作耿丹)栎阳侯。上(刘秀)谓丹曰:‘今关东故王国,虽数县,不过栎阳万户。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故以封卿。’”

项羽等灭秦后,有人劝说他宜巩固关中,以成霸业。但项羽见到秦朝宫室被烧得残破不堪,又沽名钓誉,一心想回江东,否则就如“衣绣夜行”,不得体面。这足以看到项羽没有政治远见,难怪被人笑他“沐猴而冠”了。

“衣绣夜行”又称“衣锦夜行”,是说穿着锦绣彩衣在夜间行走,光彩体面不能被人看见,实意为不能炫耀于人。后常以此比喻虽有声名荣显或空负才华,不能显示于人前或不被人赏识。《汉书》作“衣锦夜行”,故后又以“昼锦”,指为官得志,显贵还乡。

宋.辛弃疾《临江仙.昨日得家报……》词:“风流人不见,锦绣夜间行。”


连动 穿锦绣衣裳在夜间出行。比喻虽当官,却不能使人看到自己的荣显。《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谁知之者!’”△旧作贬义。用于形容虽荣耀而未显示于人。↔衣锦昼行。也作“被绣夜行”、“被绣昼行”、“衣锦夜行”、“衣锦夜游①”、“衣绣夜游”。


【词语衣绣夜行】  成语:衣绣夜行汉语词典:衣绣夜行

猜你喜欢

  • 七贵

    《文选》卷十晋.潘安仁(岳)《西征赋》:“窥七贵于汉庭,诪(音zhōu,通畴,诪,忖度之意)一姓之或在。”唐.李善注:“七姓谓吕、霍、上官、赵、丁、傅、王也。”“七贵”指西汉吕、霍、上官、赵、丁、傅、

  • 转车腹痛

    同“车过腹痛”。清王闿运《一枝春.访滕王阁娄妃墓并看澹台将军石像》词:“转过腹痛,似听得、往年笳鼓。”

  • 折鼎

    同“折鼎覆?”。《后汉书.窦融传赞》:“虽则折鼎,王灵以宣。”李贤注:“鼎三足,三公象。折足者,言其不胜任也。”【词语折鼎】   汉语大词典:折鼎

  • 礼岂为我设

    《世说新语.任诞》:“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晋书.阮籍传》:“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按照古代《仪礼》规定,叔嫂之间,不通问候

  • 渡江之橘

    源见“橘化为枳”。喻指背离了适合自己生长环境的人或物。唐元稹《驯犀》诗:“渡江之橘逾汶貉,反时易性安能长?”

  • 效颦

    源见“东施效颦”。谓丑拙强学美好,盲目模仿,弄巧成拙。唐李白《古风》之三五:“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鲁迅《热风.望勿“纠正”》:“谁料流弊却无穷,一班效颦的便随手拉一本书,你也标点,我也标点。”【

  • 飂叔豢龙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晋.杜预注说,飂是古国名,叔安是其君名),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董,氏曰‘豢龙’。”传说虞舜时有一个叫董父的人,能畜龙。因

  • 愈头风

    源见“檄医头疾”。称赞他人诗文精辟动人。唐刘禹锡《赠元九侍御文石枕以诗奖之》:“文章似锦气如虹,宜荐华簪绿殿中。纵使凉飇生旦夕,犹堪拂拭愈头风。”清吴伟业《怀王奉常烟客》诗:“老去只应添鬓雪,愁来那得

  • 投钱

    同“饮马投钱”。唐李绅《闻里谣效古歌》:“春日迟迟驱五马,留犊投钱以为谢。”清管同《黄蛟门传赞》:“予幼闻古人还麦投钱之事,心敬慕之。”【词语投钱】   汉语大词典:投钱

  • 三条裙

    《玉台新咏》卷一东汉.繁钦《定情诗》:“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何以答欢悦,纨素三条裙。”《乐府诗集》卷七十六《乐府解题》:“《定情诗》,汉繁钦所作也。言妇人不能以礼从人,而自相悦媚。乃解衣服玩好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