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衣钵相传

衣钵相传

衣指佛教僧尼的袈裟,钵指僧尼的食器。中国佛教禅宗的师徒传授便是以这两种物品为表征的,因此称为“衣钵相传”,后泛指师徒之间的继承关系。出自菩提达摩的事迹。菩提达摩(?-528或536年),相传为南天竺人。中国佛教禅宗的创始人。南朝宋末泛海到广州,又往北魏洛阳。后住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进行禅修。后遇慧可,授以《楞伽经》四卷。慧可承受了他的心法和衣钵,成为禅宗二祖。以后这套衣钵便成为禅宗门中继承关系的主要信物。

【出典】:

旧唐书》卷191《神秀传》5109页:“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伽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

【例句】:

清·李汝珍《镜花缘》60回:“世上既有‘缠足大仙’,自然该有‘赤足小仙’,这是衣钵相传,亦非偶然。” 清·佚名《仙侠五花剑》11回:“他娘知道她将来是个胜于其母的俏女,便从她垂髫的时候,把自家的衣钵一一传授于她,十三岁学得琵琶,就有人不惜重金梳栊而去。”


主谓 衣,指僧尼穿的袈裟;钵,指僧尼化缘的盛具。中国佛教禅宗师父将道法传授给徒弟时,常常行授予衣钵的仪式。语本《旧唐书·神秀传》: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后泛指师徒间思想、学术、技艺等方面的继承。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其所以~,为希学之正统者,盖有由也。”△现多用于学说、技术的师徒传授。


【词语衣钵相传】  成语:衣钵相传汉语词典:衣钵相传

猜你喜欢

  • 摸棱手

    《新唐书.苏味道传》:“常谓人曰:‘决事不欲明白,误则有悔,摸棱持两端可也。故世号摸棱手。’”摸棱,也作模棱,遇事不明确表示可否。唐.苏味道主张遇事为防误断而产生后悔,最好的办法是持模棱两可的态度。世

  • 漂母拯饥

    同“漂母饭”。明 邵璨《香囊记.酬恩》:“漂母拯饥,曾以千金之报;翳桑饿士,犹怀箪食之恩。”

  • 挂剑哀

    同“挂剑悲”。清钱谦益《狱中杂诗》之二八:“平生何限弹冠意,死后空馀挂剑哀。”

  •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之谓三不朽

    太上:最上,最高。 最高是树立德行,其次是树立功业,再次是树立言论,这就叫做“三不朽”。 表示古人极端重视立德、立功和立言。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

  • 告朔

    源见“爱礼存羊”。谓徒有虚名。廖仲恺《辞财政部长职通电》:“计吏职权,情同告朔。”【词语告朔】   汉语大词典:告朔

  • 泼火

    源见“泼火雨”。指春雨。宋 毛幵《满江红》词:“泼火初收,秋千外,轻烟漠漠。”【词语泼火】   汉语大词典:泼火

  • 琼玖

    同“琼瑶”。唐张九龄《与袁补阙寻蔡拾遗会此公出行后蔡有五韵诗见赠以此篇答焉》诗:“赐我如琼玖,将何报所亲?”唐钱起《酬长孙绎蓝溪寄杏》:“芳馨来满袖,琼玖愿酬篇。”【词语琼玖】   汉语大词典:琼玖

  • 瑶光夺婿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一载:后魏世宗时,在洛阳建瑶光寺,为淑房嫔御掖庭美人学道之所。“亦有名族处女,性爱道场,落发辞亲,来仪此寺。屏珍丽之饰,服修道之衣,投心八正,归诚一乘。永安三年中,尔朱兆入洛

  • 胡越起毂下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常从上至长杨猎(上,汉武帝;长杨,指盩厔县东南之长杨宫,有苑囿,是汉皇狩猎之所),是时天子方好自击熊彘,驰逐野兽,相如上疏谏之,其辞曰:‘……今陛下好陵险阻,射猛兽,卒然遇轶

  • 贾生前席召

    源见“宣室召”。指受到君王的特别召见。清 符兆纶《满江红.秋感》词:“虚说贾生前席召,可怜祖逖先鞭着。”